THE WAY OUT (VI)
《出路》之四
A CAPITAL SOCIALIST
叢論資本社會主義
PEIXIN CONG 叢培欣
.目録
引言:如何讓太平洋真的“再平衡”
~一個資本社會主義制度正環绕着世界
國民黨舆共産黨土地政策異化歷史之反思~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二
中國大陸的工商政策改革的異化史~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四
後記: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建碑啟示録—這里為中美臺海大舞臺留下無限聯想
引言:如何讓太平洋真的“再平衡”
~一個資本社會主義制度正環绕着世界
2002年11月19日我在洛杉磯完成了《相反論》自然科學篇,了結了構思十余年企圖闡明一個與達爾文《進化論》有些相悖的理論的念想:人類由於高科技的發展使自己處在不自覺的基因與免疫系統的危險退化中,這种退化不是指药物的直接損害,也不是指病毒的抗药性变異,而是特指人类自身機體不可逆的“取暖”於高科技的依赖性、惰性退化。昨天的SARS、今天的愛博拉病毒蔓延只是一次又一次發出免疫系統毀滅性退化的警報。人类正在受到自己發明創造的两個科學成果的毁灭威胁—“醫藥”和“炸藥”。
近10年後的2011年6月4日我繼而完成了《相反論》的社會科學篇,定名為《大同論》,又將前篇定為《退化論》,我同時完成了個人的回憶思考錄《聯邦共和夢》。大家從書名就已知我的警醒人類的退化理念和警醒大國的和平理念。
到2015年1月,我在完成了在以上兩本書後至今又寫了四十多篇論文,最後幾篇是:《從習奧論“搭便車”看中美各自死結》,《西方不要看扁中國,中國尚需畫圓自己》,《"一國兩制"需要新的思考和設計》,《中國軍人應向張純如敬禮》,《中美不要低看了日本》等,再加上四十多篇廣播錄音稿 。為了和平、為了警醒大國,我該說的話也許已經說完,下面談到的我論中美戰略問題的兩個立論基礎,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轉告人們,千萬珍惜我們現在手中還擁有的世界和平。
我的資本社會主義理論
我於2011年5月6日修改書稿時,在谷歌和百度上搜索到“社會資本主義”一詞(是特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演變),但沒有搜索到“資本社會主義”一詞。我第一個提出“資本社會主義”概念,我所定義的“資本社會主義”概念指的是兼容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兼容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制度兩者。
美國從1935年起到1965年,從一個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異化成為一個資本社會主義國家。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在1929年美國發生重大經濟危機人民面臨絕望邊緣,政府擔心發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革命的時候,美國到歐洲,主要是到德國學習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美國從1933年開始實行自己的創新的福利制度。美國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還逐步實行了以下的社會主義的政策:
實行廣泛的甚至是超國家“負荷”的医疗、教育、失业、低收入、残疾等社會主義福利制度;通過終生稅收和終身後的遺產稅來和平的剝奪富人;實行企業的股份制和上市成為公共公司,使資本家的企業公眾化;實行社會互助性質的廣泛的社會保險服務,這些保險公司最重要的大型公司不是上市的大眾公司,就是政府扶持或控制的公司;實行政府主導的扶持個人房貸市場,實質是國家對個人的變相補貼,與政府組屋政策、老年公寓政策、直接對低收入群的房屋補貼政策相配套;以及政府制定出一整套鼓勵富人為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的政策等等。美國的國家社會主義福利范畴遠遠超過了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和曾經的老牌社會主義國家俄罗斯。
中國從1978年改革开放以來開始了步入資本社會主義社會和平演變的異化進程,至今已有36年。中國這個以列寧主義暴力革命的理論起家的共產黨政權,在完成了以革命方式建立國家的過程以後,修正了自己的路線,邁上了和平發展和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引進了除了三權分立、一人一票選舉、土地私有化等以外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的和市場經濟的制度。在經濟體制層面,引進了資本主義基因,發育成了一個較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雖然在經濟體制方面留下幾個社會主義尾巴,國家在一些重要領域保持壟斷,中國的資本社會主義還是一個比較國家主義的資本社會主義,而且現在已取得巨大發展的中國還在同時補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兩方面的課,但是中國同美國和西方較為發達的國家已無根本制度的不同。
中國已从從剥夺資本家的社會主義國家,演變為能産生世界最大資本家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産黨的意识形态已從“全世界無産者联聯合起来”,轉變為保护私有財産逐步私有化,資本家可以入黨的社會黨意识形态;中國已從輸出革命的國家轉變為輸出産品、旅游人口和資本的國家。
中美從不同的門進如入同一個房间,美國人在美國有自由呼吸的感覺,中國人在中國有大家庭的感覺,這兩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各有自己的優勢,它們之間的相互寬容和汲取才是世界之福。在有“立交橋”的今天,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之路,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之路,是兩條交叉直通的道路。
作者還發現——當年東西德國、東西歐、中蘇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和美國西歐資本主義陣營的競爭中最後前者解體,其實質並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競爭不過資本主義制度,而是純粹的單邊的社會主義制度競爭不過歐美已經異化了的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當時的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廣泛的實行了社會主義福利制度。這種競爭,就像一個拳擊手面對兩個拳擊手的搏擊一樣,輸贏是沒有懸念的。而今天,如果西方把自己已成功解體的蘇東和在蘇東解體後主動改革開放的中國還列為敵對勢力,北約和美日韓繼續同“風車”大戰,把中俄“逼上梁山”合夥,東西方肯定都沒有贏家。
我的中華聯盟之夢
從中美兩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中國的發展方向上講,中國和美國兩國一制,大陸和臺灣兩岸一制,這是海峡兩岸最终簽定和平恊議的堅实基础。我在收集41篇論文即将出版的《中美戰略叢論~一個中國老兵在美思考錄》一書中,續《聯邦共和夢》《相反論》之後深論事關中美大局的海峡两岸關系。我感到,現在還不能急於推動以同一個國家的形式出現的“中華聯合共和國”,而是務實的爭取在第一步實現兩岸簽定永久中華聯盟協議,或可在此基礎上將海恊會、海基會合並為海聯會,建立中華海峽聯盟輪值主席制度。
這個協會不需要聯合國背書,但需要兩岸人民公投背書。因為要防止有人擔心的大陸政府的黑箱運作帶給臺灣人民的不安全感;也要防止有人擔心的臺灣因為可能執政黨輪替而帶給大陸人民的不安全感。這個聯盟協議應包括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簽定終戰協議、建立海峽非軍事區、建立海峽陸路通道以及兩岸政府非經過兩岸各自的相互制約的全民公投程序不可自行宣布臺灣獨立和發動解放臺灣、兩岸之間的戰爭等。我建議這個兩岸相互制約的公投要有最高的門坎,需要四分之一以上的選民人口聯署才能發起,要有二分之一以上的選民人口同意才能通過任何相關統獨的議案。
兩岸分別公投凍結兩岸政府統一或獨立的授權。凍結兩岸政府擅自法理臺獨和擅自武力犯臺的權利。
大陸和臺灣的政治領袖需要站在復興中華,安內攘外的高度上,來實現百年來中華民族團結夢。大陸要有平等心胸,臺灣要有服小心態,“一中框架,一大一小”,“一國兩制、一國兩治”。
在建立中華聯合共和國條件尚不成熟時,則可以建立中華聯盟會議輪值召集人制度。輪值召集人輪值時間大约每年大陸九個月,臺灣三個月。各方加權平均計算方法虛構如下:分治權、人口、面積、GDP四個指標,每個指標滿分為12分。
治權分數:大陸6分、臺灣6分。
人口分數:大陸12分、臺灣2分。
面積分數:大陸12分、臺灣2分。
GDP分數:大陸12分、臺灣4分。
合計分數:大陸42分、臺灣14分。
由此確定輪值召集人時間大陸:臺灣比例為3:1。
兩岸若能在聯合國設立聯合席位,大陸臺灣表決權比例也為3:1。在聯合國和所有國際組織臺灣沒有決策權,但有話語權和表達權。
海聯協會的甲乙方簽訂兩岸軍事互信協議:
實現大陸的福建、粵東,臺灣的金、馬、澎和西岸大撤軍。
中華聯盟條約的重要分條約是簽訂兩岸終戰協議,其實終戰遠不是所謂的僅僅撤除導彈,而是建立臺灣西岸、大陸東岸非軍事區。雙方裁軍撤軍和封存所有岸基工事。
可以考慮,大陸將其最近公布的兩個針對臺灣的第31,42集團軍調離福建廣東去分別應對日菲。大陸福建粤東沿海的约十数萬海防部隊全部撤銷,撤銷除應對釣魚島的水門機場和三都澳港口以外的所有海空軍基地。
臺灣則相應撤銷第六,八,十軍團,外島的金馬澎防衛司令部,撤銷海空軍組建海陸空一體的機械化快速反應軍團駐防臺灣東部。雙方撤裁軍預計可達二十萬。兩岸相邻的區域实現軍事真空地带,实現物流免税人員交往免簽的自由貿易區。
釣魚島問題全權委托中華民國代表中華聯盟與日本交涉,為保持壓力,海巡仍以大陸海警船為主。談判交涉中,中華民國以美臺關系法去vs日本日美安全條約。如收回釣魚島歸屬宜蘭,如共同開發,由宜蘭管轄。作為回饋,中華民國將南海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管理,大陸代表中華聯盟駐紮南海並與相關國家交涉。大陸海陸空軍事力量和臺灣海陸空快反軍團作為東南海的後盾。
由此臺灣軍費減少約8成,大陸減少約2成。臺灣產值增倍,臺灣由於腹地太小,廢除核電。兩岸可連手向美國購買幾十座高安全系數核電設備替代台臺灣向美購武,在沿大陸一侧建新核電站,這是民進黨的不能自解的難題,也是美國的減少軍火輸出後的切身利益。(以上基本觀點均取自《聯邦共和夢》、《相反論》和有關論文)
在實施以上聯盟協議後,臺灣GDP翻番是保守估計,設立兩馬、兩門、媽祖等兩岸數大經濟特區以及海峽通隧道通橋,這是臺灣第二個”十大建設”。臺灣人均GDP將超韓逼日,達成兩岸政治經濟的雙贏局面,如收關之文所說:其標志是東北亚(朝日)無核,日美韩联盟解散,日本天皇領衔懺悔二戰,中日签署新友好恊議,東海南海和平共處、中美大裁軍,两岸实現中華聯盟、永久停戰、建立非軍事區和通橋、通隧、通心的新三通,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將立,百年中華復興將至。
一、兩岸軍隊曾經同舉一面旗幟
~資本社会會主義理論話題之一
1—1:“黃埔軍校起,同舉一面旗,本是同根生,相煎已過去”。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畢業了六期。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再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中華民國政府遷臺時一並遷至臺灣高雄縣鳳山市。蔣介石是該校的第一任校長,周恩來曾擔任政治部主任,孫中山曾在該校的開學典禮上作過演講。
1—2: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的五人同黃埔軍校相連:其中聶榮臻曾任黃埔軍校教官、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徐向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林彪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陳毅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部文書。
10位大將裏,陳賡、羅瑞卿、許光達3位畢業於黃埔軍校;而曾經在黃埔軍校學習過的上將有8人、中將有9人、少將有11人。
上將(8人) 陳奇涵,黃埔政治大隊長,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陳明仁,黃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團司令員。周士第,黃埔第1期,防空軍司令員。宋時輪,黃埔第5期,軍事科學院院長。楊至成,黃埔第5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張宗遜,黃埔第5期,總參軍訓部長,總後勤部部長。郭天民,黃埔第6期,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陳伯鈞,武漢分校,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中將(9人) 閻揆要,黃埔第1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常乾坤,黃埔第3期,空軍副司令員。倪誌亮,黃埔第4期,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唐天際,黃埔第4期,總後勤部副部長。郭化若,黃埔第4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王諍,黃埔第6期,副總參謀長。譚希林,黃埔第6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曾澤生,黃埔軍校高級班,第50軍軍長。彭明治,黃埔軍士教導隊,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少將(11人) 袁也烈,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海軍副參謀長。 徐介藩,黃埔第3期,裝甲兵工程學院副院長。方之中,黃埔第4期,天津警備區司令員。洪水,黃埔第4期,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李逸民,黃埔第4期,總政治部文化部長。曹廣化,黃埔第4期,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白天(魏巍),黃埔第4期,炮兵技術學校校長。廖運周,黃埔第5期,高級炮兵學校校長。周文在,黃埔第5期,福州軍區副政委。張開荊,黃埔第5期,沈陽軍區副參謀長。朱家璧,黃埔軍校第8期,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1—3:還有在1955年授銜前已經犧牲或未授予軍銜的軍職以上師生53人,他們是:周恩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魯易,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紅3軍政治部主任、惲代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義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代理主任。雷經天,黃埔軍校政治部宣傳科長,三野兩廣縱隊政委。徐成章,黃埔特別官佐,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楊林,黃埔學生隊長,紅1方面軍參謀長。胡公冕,黃埔衛兵長,紅13軍軍長。李漢藩,黃埔第1期,湖南省委軍委書記。許繼慎,黃埔第1期,紅1軍軍長。黃敖,黃埔第1期,紅4軍參謀長。彭幹臣,黃埔第1期,紅10軍參謀長。蔡升熙,黃埔第1期,紅25軍軍長。馮達飛,黃埔第1期,湘贛軍區參謀長。孫德清,黃埔第1期,紅2軍團參謀長。劉疇西,黃埔第1期,紅10軍團軍團長。左權,黃埔第1期,八路軍副參謀長。宣俠父,黃埔第1期,八路軍高級參議。袁仲賢,黃埔第1期,三野第8兵團政委。周逸群,黃埔第2期,紅2軍團政委。熊受暄,黃埔第3期,紅1軍政治部主任。肖人鵠,黃埔第3期,紅5軍軍長。吳光浩,黃埔第3期,紅11軍軍長。朱雲卿,黃埔第3期,紅1方面軍參謀長。段德昌,黃埔第4期,紅6軍軍長。李天柱,黃埔第4期,紅8軍軍長。伍中豪,黃埔第4期,紅12軍軍長。何昆,黃埔第4期,紅14軍軍長。李鳴珂,黃埔第4期,四川省委軍委書記。劉誌丹,黃埔第4期,紅15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曾中生,黃埔第4期,紅4方面軍參謀長。王世英,黃埔第4期,中央軍委敵工部部長。袁國平,黃埔第4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李運昌,黃埔第4期,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副司令員。趙尚誌,黃埔第4期,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陶鑄,黃埔第5期,廣州軍區政委。黃公略,黃埔高級班,紅3軍軍長。李青雲,武漢分校軍事教官,紅15軍軍長。項英,武漢分校政治教官,新四軍副軍長。張國燾,武漢分校政治教官,中革軍委副主席兼紅軍總政委。李富春,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王良,武漢分校,紅4軍軍長。李超時,武漢分校,紅14軍政委。徐彥剛,武漢分校,紅1軍團參謀長。鄧萍,武漢分校,紅3軍團參謀長。劉型,武漢分校,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張友清,武漢分校,八路軍總部秘書長。程子華,武漢分校,四野第13兵團司令員。夏曦,長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紅6軍團政治部主任等。
1—4:追根溯源,解放軍的前身是國民黨軍隊的南昌起義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的另三人同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有關,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領導了南昌起義,這一天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日。賀龍指揮的國民黨第二十軍第一、第二師,葉挺指揮的國民黨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聶榮臻、周士第的國民黨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和第七十五團,朱德領導的國民黨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了起義。其後,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中的一千多人的部隊向井岡山區靠攏,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會師之後,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為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加上參加南昌起義的三位元帥朱德、劉伯承、賀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大元帥中有8位同國民黨軍隊有淵源。從某種意義上講,解放軍是國民黨軍隊的一根肋骨長成的軍隊。
1—5:國民黨軍隊的黃埔系是蔣介石一手培植起來的龐大的人脈系統,其名字舉不勝舉,最著名的有杜聿明 胡宗南 關麟征 黃傑 陳大慶 黃維 鄭洞國 宋希濂 孫元良 李仙洲 毛人鳳 張靈甫 李默庵 陳明仁 劉安祺 高魁元 康澤 鄭介民 李延年 李彌 胡璉 唐生明 俞濟時 戴笠 郝柏村 蔣仲苓 王升 劉戡 範漢傑等。 國民黨軍隊本來就是由黃埔精神培育出來的軍隊,不須贅述。
1—6: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都是革命精神培養出來的善戰的軍隊。國民黨軍隊是由黃埔精神和三民主義培養出來的軍隊,中華民國國歌的歌詞就出自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的訓詞。 共產黨軍隊的軍事戰略戰術的基礎來自於黃埔軍校,成熟於毛澤東的運動戰的軍事戰略戰術思想的熏陶,共產黨軍隊是黃埔精神和毛澤東思想培養出來的善戰的軍隊。
1—7:國軍輸給共軍遠不只是軍事戰略戰術的輸贏,而是人心向背的輸贏。中國是一個農民的國家,軍隊由農民子弟組成。軍隊是農民的軍隊,戰爭是農民的戰爭,國民黨的軍隊戰敗的根本原因是蔣介石失敗的土地政策。 如前所述,中國人民誰都知道,兩黨都遵循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但共產黨在解放戰爭的1947年開始在解放區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國民黨做不到。這就所謂——“成也‘土地’,敗也‘土地’”,“得農民心者得天下。”
1—8:蔣介石到臺灣後更成功的進行了贖買方式的土地改革,以平和的方式實現了讓農民“耕者有其田”的孫中山理想。有人認為,共產黨的革命只是欺騙了農民,贏得了政權。 但這種說法與其說人民被欺騙,不如說人民願意被“欺騙”,人民只在“幹柴烈火”的時候才能接受革命的理論。 歷史就是歷史,沒法反轉。蔣介石如果沒有從土地改革的失敗,從自己丟掉整個中國大陸這個歷史事實的“痛定思痛”,他仍然會象在大陸一樣,下不了決心進行徹底的、取消地主階級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1—9:但歷史到了今天,臺灣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耕者有其田”的消亡地主階級和佃農的土地改革,在經濟騰飛的基礎上實現了比美國還全面的社會主義福利政策。並成功的實現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和軍隊的國家化,已成功的轉變為資本社會主義制度。 套用過去的反話,臺灣並沒有讓三千萬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而且生活的很好。大陸也沒有“共產共妻”、“沒有飯請吃彈”,而且進步很大。任何將來以主義不同,信仰不同為由的革命和戰爭將永遠沒有發生的可能,因為人民已不在“幹柴烈火”之中。
1—10:大陸的社會主義,也已成功的嫁接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也迅速的轉型為一個資本社會主義制度,大陸臺灣,兩岸一制。 歷史成就了革命,將來預言著和平,歷史異化了兩個主義,將來融合為一個理想。 兩岸軍隊曾經同舉過一面旗幟,但也交手了整整52年(1927—1979)。 現在的兩岸——土地政策趨同;工商制度趨同;社會保障制度趨同;軍隊本是同根生… 如果兩岸能象“異化論”一樣認識到,從1949年起又過了60年以後,承認兩岸走的是同一條道路,承認兩岸是同一種社會制度,那麼兩岸實現永久和平的窗戶紙就已到了要有方法捅破的時刻了。
二、國民黨舆共産黨土地政策異化歷史之反思
~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二
(一)國民黨土地政策的異化歷史
國共土地政策的時空轉換,是兩岸革命成功和經濟成功的基礎,也是中國社會科學理論異化的典型
1—1:國民黨、共產黨都追尋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信條。但兩黨卻各自走出一條耐人尋味的不同土地改革的道路。
1—2:國民黨土地政策的歷史回顧如下: 1928年至1929年在浙江全省推行“二五減租”政策,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但不久就在地主們的強烈反對下被省政府取消,而“二五減租”政策卻名存實亡了。
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出於與中共爭奪農民的需要,蔣介石又考慮要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二五減租”,但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反復討論卻最終不了了之。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國民黨中央又頒布了一份《綏靖區土地處理辦法》,其中規定中共解放區農民“欠繳之佃租一概免於追繳”,中共土改中分配給農民的土地“一律由縣政府依本辦法征收之”然後“由縣政府分配於現為耕作之農民繳價承領自耕”,這等於是對中共土改結果的有條件認可。1948年,蔣介石下達手令提出“於收復區已分配之土地,承認其所有權,以爭取農民”,這更是對中共土改結果的全盤接受了。當然,上述“辦法”和“手令”也並沒有真正實行下去。
總之,國民黨在大陸的照顧地主階級的改良主義土地改革失敗於共產黨的剝奪地主土地的徹底的土地改革政策,最後成為失去大陸的根本原因之一。
1—3: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政府“痛定思痛”,1949年至1953年間實行了切實的土地改革。這五年土地改革分三個階段——“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11—4:臺灣政府明確規定:征收地主耕地地價的70%由土地銀行發行實物土地債券,並按10年20期辦理兌付;另外30%以公營水泥、紙業、農林、工礦四大公司的股票償付;向領地或購地農民按10年20期征收現金或實物地價,全面辦理農民在土改中的各項貸款等。
11—5:與采用強制性政治剝奪甚至肉體消滅的殘暴辦法來推進土改的做法不同,臺灣在土改中貫徹“農民獲地,地主得利”的雙贏方針,采取和平、漸進的方法,先征收地主保留額以外的耕地放領給農民,然後以協議購買方式由政府貸款予農民,並讓農民購買地主保留額內的土地,以達到全面實現耕者有其田的目的。
11—6:為了確保政策公平和社會穩定,在土改中臺灣當局堅持對地主耕地的征收、放領均由政府向地主征收,再轉放予現耕農,不使地主與佃農有任何直接接觸,耕地在融和氣氛中順利、有序地轉移為耕者所有。臺灣當局還特別重視對自耕農的融資支持和法律保護。由於在土改中剛領有土地的自耕農,因地價負擔沈重,經濟基礎尚未穩定,極易喪失其土地,再度淪為佃農。因此,臺灣一方面頒定法律,規定承領耕地在地價未繳清前不得轉讓,並防止冒名頂替承領及將承領耕地出租他人等流弊發生;另一方面則設置專項貸款為有需要的農民提供融資支持。
11—7:土地改革使相當一部分農民獲得土地,從而極大地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糧食產量從1953-1968年,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長達16年之久的持續增長,年平均增長達5.2%。
11—8:臺灣土地改革改變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力,土改後,由於農民收入增加,購買力提高,從而刺激了工商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繁榮。部分農村土地資本轉向工業生產,從而使消費性的土地資本轉變為建設性的工業資本。在土改中,將地主所得的地價由臺灣當局搭配給臺灣水泥、臺灣工礦、臺灣農林和臺灣紙業這四大公營企業的股票,使相當一部分地主成為工業資本家。如後來擔任國民黨中常委和“海基會”董事長、被稱為臺灣“政治商人”的辜振甫,原來是臺灣有名的土地擁有者,土改後成為臺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而且由於臺灣當局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扶植和鼓勵,拉動和誘導了大量農村土地資本和社會閑散資本投資城市產業,從而極大地推動和促進了臺灣民營經濟的發展。
1—9:國民黨的這次土地改革完全改變了臺灣農村傳統的地主-佃農社會結構,異化了自己的土地政策,消滅了地主階級,培養了新興的資本家階級。基本上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但又沒有造成大的社會震蕩,從而成功地使臺灣農業迅速恢復到二戰前最高水平,並帶動了工業經濟的恢復,這不僅使國民黨政權得以穩定,更為臺灣後來成為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奠定了基礎。
(二)共產黨土地政策的異化歷史
國共土地政策的時空轉換,是兩岸革命成功和經濟成功的基礎,也是中國社會科學理論異化的典型
2—1:共產黨也追尋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信條。但共產黨采取了比較徹底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剝奪地主富農的土地分給農民快速的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從而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擁戴和支持 ,使中國革命得以成功。
2—2:共產黨土地政策的歷史回顧如下: 1927~1937年間,各革命根據地都先後頒布了土地法令,廢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剝奪地主的土地富農多余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貧苦農民。由於缺乏經驗和其他原因,這一時期的土地革命出現了不少偏差,其中推行的“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過“左”政策,造成的危害最大。
2—3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為了聯合地主階級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讓步,將“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為減租減息政策,即實行“二五減租”和“分半減息”,借以減輕農民所受的封建剝削,提高他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實行交租交息,借以照顧地主的利益,團結對敵。這個政策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繼續實行了一段時間。
2—4: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決定改變土地政策,即由減租減息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五四指示”沒有一般宣布廢除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而是贊成、批準並領導農民通過清算等途徑以“有償方式”等多種方式從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同時,對中小地主作了較多的照顧,富農的土地一般不動。
2—5: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以後,1947年7~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對“五四指示”中的某些不徹底性作了明確的改正。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激發了廣大農民為土地而戰的決心,是中國三年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2—6:中國革命成功以後的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後,從1950年冬開始在全國廣大地區分期分批地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到1952年底,連同在這以前已經完成土地改革的老解放區,全國共有3 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得了 7億畝的土地和大批生產、生活資料,免除了過去為耕種這些土地向地主繳納的每年達3500萬噸糧食的苛重地租。隨著土地改革的完成,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農民的個體的土地所有制所代替了。它實現了中國農民企盼已久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讓廣大缺地、少地和無地的農民從依附於地主土地的佃農變成為一份足以讓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體面生活的自己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得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農民獲得了解放,從而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促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土地改革還使整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產量1952年比1949年增長40%,超過了解放前最高產量年份的18%。這一成就源於土地所有者與勞動者關系的根本性改變,使勞動者煥出空前的勞動激情。
2—7:但中國大陸的土地改革是以剝奪地主土地為前提的土地革命,不可避免的出現許多中共稱為“極左”的暴力現象。在原則上講,中共在剝奪地主時,除了有命案在身的或參加戰爭中對立一方的“罪大惡極”者,不會處以死罪。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殺過頭的所謂“極左”行為,黨內經常有“糾偏”的文件,在我們過去研究黨史時,只有在經過批準才能看到資料的檔案館裏,才能看到“糾偏”中誤殺的數字。……我沒有全國範圍的統計數字,據當時中共蘇南區農村工作委員會的原始記錄,蘇南2742個鄉中,有200多個發生了亂鬥亂打。一共有218個人被打、被吊、被迫下跪或者被剝光衣服。……
2—8: 1953年3月中共公布了其於1951年9月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開始推進農村合作化運動。這時的互助合作只是在農用設施、工具和農業生產勞動方面進行合作,土地仍然屬於農民個人所有。接著又於當年12月16日,又公布了《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在土地問題上,農業生產合作社還只是實行所謂“土地入股,統一經營”,但這個決議已經明確提出今後要實行到實行“完全的社會主義的集體農民公有制的更高級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也就是集體農莊)。”
2—9:1955年10月中共中央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要求對土地農民個人所有制實現完全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完成了由農民個體所有制到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轉變。認為這是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或發展資本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經過一場轟轟烈烈但為時僅3個月的短暫的合作化運動,1954年憲法第八條明文規定要保護的“國家依照法律保護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和其他生產資料所有權。” 但幾乎從第二年起政府的政策就不再保護農民的土地所有權了。農民對土地的個人所有權遵循所謂“自願互利原則”被轉變為所謂集體所有制了。
2—10:山東大學幾位學者在題為《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一文中將文革前的中國農業經濟發展分為1949-1952,1953-1958,1959-1962,1963-1978等四個階段,用比較詳盡的數據作為依據對這些階段分別加以分析,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1949-1952年階段,農業總產值出現迅猛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3.81%。
1953-1958年階段,農業總產值和各生產要素投入均穩定增長,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達1.36%。
1959-1962年階段,農業總產值銳減,農業總產值在1959、1960年和1961年分別下降了14%、12%和2.5%。
1963-1978年階段,農業總產值和要素投入增長相對平穩。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03%。綜觀這四個階段可以發現,在實行土地農民個人所有制時期,農業處於一個迅猛發展階段。而當推行合作化、將農民土地所有權剝奪並開始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時期,農業經濟發展顯然出現了停滯。1958年開始的人民公社運動意味著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全面戰勝了農民的土地個人所有制,甚至還準備向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即土地國有制過渡。這時,農業經濟也開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與上述數據並行的是成百上千萬農村人口的非正常饑餓性死亡。至於1963年到1978年,國家在土地所有制上雖然還沒有向農民讓步,但也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允許農民保留自留地、自留山和自留畜。這是該階段能夠維持農業經濟水平較低,農民極度貧窮但還不至於餓死人狀況的主要原因。另外,農業機械和化肥投入數倍的增長,雖然沒有換取農業產值同比例的增長,但還是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作用。
2—11:1954年憲法所規定的四種所有制形式(即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個體勞動者所有制;資本家所有制)中的後兩種也不復存在了。而且,即便是該憲法規定的第二種所有制形式——合作社所有制,即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也由於1958年推行了具有“一大二公”更高所有制形式的人民公社而消失了。人民公社的實質是對分配到土地的廣大農民實行了從土地到勞動到分配的全面的國有化政策。
2—12:中國大陸的土地政策,走了一條從“耕者有其田”——“其田被國有”——“耕者有國田”的S型道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包幹運動最終徹底瓦解了人民公社這個一直載荷著土地集體所有制命運的政社合一的組織。實現了“耕者有國田”,再一次極大的調動了全國億萬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平穩的把社會主義的集體農莊式的人民公社和平過渡回農民有實質的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權的資本社會主義土地制度,使得中國出現了長期的農業穩定增產,為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高速持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裏所講的“資本主義”土地政策是指農民有土地的實質使用權,甚至允許農民以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入股、抵押、甚至出讓等;這裏所說的“社會主義”土地政策是泛指中國政府為了減少中國的城鄉差別和貧富懸殊而采取逐步使幾億農民避免淪入無地可種、無業可謀、無社保可享的所謂“三無”境地的政策和努力。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的S型異化的歷史,很能說明中共的意識形態從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異化為資本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
三、两岸福利制度發展趋同之思考
~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三
(一)大陸的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S型的發展道路
資本社會主義的大陸和臺灣兩岸一制
1—1:原本就是以社會主義制度思路建立的大陸的社會架構,在最能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由於經濟實力的原因,由於經驗不足的原因,走了一個S型的發展路線,或者說呈現出一個啞鈴型的發展模式。
1—2:中國大陸城鎮人口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摸索初創階段:建國初期到文革結束。
1949年至1957年:1950年5月19日開始,中央人政府頒布了《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構成了企業職工社會保障的框架。同期,還制定了一系列適用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醫療、女工保護、退休退職、傷亡撫恤等規定。機關和企業兩套社會保障體系的待遇大體相同,與當時實行的統收統支的計劃經濟模式相適應。
1958年至1965年:對社會保障框架進行了細化和補充。國家從企業按工資總額提取一定比例的勞動保險基金,機關和事業單位則由財政部門負責所需資金,形成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基金征集、管理、調整、使用的制度。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動亂,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在這一時期遭受破壞。
二、重新醞釀階段:1978年到1994年。
由於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地區差別、行業差別等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加,社會對保障制度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多次組織了大規模的調查,進行了多方案的人口預測,深入研究了各層次人群對社會保障的要求,在一些地區實施了不同方案的社會保障制度試點。
三、全面建立階段:1995年至今。
1994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這項決定提出:按資金籌集方式、保障目標分類,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大致由三大部分13個項目構成,由國家、工作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為了加強對社會保障工作的管理,國務院成立了勞動社會保障部,逐步統一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
社會保障系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由國家財政支付的保障項目,主要為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區服務四項。第二部分由法律規定強制實施的社會保險,包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和住房六項。第三部分是以自願為原則的商業保險,主要是個人投保、企業投保和互助性保險三項,可以滿足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不同需求。
1—3: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計劃經濟階段(1949-1977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在集體經濟和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建立了“農村五保”供養的初級保障制度。1958年以後人民公社建立了敬老院、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等簡易的社會保障組織。除此以外,我國農村絕大多數農民基本處於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城鎮居民享有的就業、醫療、住房、退休金等福利農民均無權享受。
1958-1962年,政府農村救濟資金每年少於45000萬元,農業人口每人每年僅合0.8元左右, 1960年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公益金總額只有37000萬元,人均0.66元。農村公社制度是為國家工業化進行原始積累服務的政社合一組織。集體利用其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經營活動的支配權,首先保證國家對農產品的征購,其次是集體提留的扣除,然後才對工分賦值,從分配機制上使農民個人僅能應付消費,難以形成儲蓄,從而消弱了農民家庭的經濟保障功能。
但在集體經濟下農民的社會保障存在兩種補充機制。
(1)平均分配。農村人民公社長期實行“人七勞三”的口糧分配制度。口糧的分配人口因素占70%,增加人口是農民提高其家庭保障水平的方法之一。
(2)自留經濟。自留經濟是在合作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允許社員利用剩余時間和假日,從事農村集體允許的自留地、飼料地、小片荒地、手工業等家庭副業生產經營。自留經濟基本使農民具有了自己可以控制的生活來源,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
政府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不但提出了鞏固農業合作社制度,發展農村交通、運輸、商業、信貸、郵電等事業,而且提出了發展農村文化教育廣播事業,掃除文盲,移風易俗,努力消滅危害人民最嚴重的疾病,實行“五保”、優撫工作等。應該說,當時對農村經濟和思想的社會控制是頗有影響的,集體經濟在推動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組織優勢。基本沒有社會保障的廣大農村得益於以下兩個普遍實行的制度
(1)農村“五保”制度。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產生於1956年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完善於1960年的性國農業發展綱要》,是適應集體經濟形式的集體保障制度。它規定集體經濟必須保障農村居民中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者的吃、穿、住、醫、葬(孤兒保教),使他們生養死葬都有指靠。
(2)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在政府和集體經濟的扶持下,農民遵循自願、互益和適度的原則,通過合作形式,民辦公助、互助共濟建立起來的滿足農民基本醫療保健要求的農村醫療保健制度。政府利用其資金積累優勢建立起了以縣醫院為龍頭的農村衛生網絡,並大力開展了地方病、傳染病等的預防和治療。基層衛生機構依靠生產隊公益金提取、農民繳納保健費和業務收入(藥品利潤),保證了主要經費來源,低水平的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大降低了城鄉居民的死亡率,提高了平均期望壽命。
二、改革開放初始階段(1978-1994年)
農村聯產承包變革使得農民家庭的經濟功能恢復,保障功能增強。1978-1998年,全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從134元增加到2162元,絕對貧困人數從2.5億人減少到4200萬人。通過發展經濟,中國成功地基本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問題。
1.家庭經濟保障。1978一1997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家庭財富從233元增加到5940元;住房條件顯著改善,人均住房面積從8.1平方米增加到22.45平方米;年末糧食存量從人均64公斤(1980年)增加到562公斤。農民家庭在生產上抵禦自然災害、生活上保障生老病死的能力大大增強。
2.集體福利保障。集體經濟的崛起形成了全國各地差別性集體福利。
(1)農村公共收入。“費”的性質更多地是我國鄉政府及其派出機構的公共收入,它主要用於鄉村集體範圍內的公共福利和公共積累,是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集體保障的重要前提。
(2)鄉鎮企業。提高社區居民福利水平是鄉鎮企業主要的發展目標之一。1984-1996年,全國鄉鎮企業利潤中用於以工補農的資金從6.4億元增加到80億元,用於集體福利的資金從15.7億元增加到74億元。
(3)土地資本增值收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集體和居民利用土地資本增值形成的原始積累,發展鄉鎮企業和房地產業,並建設老年公寓等集體福利設施,為提高集體福利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從80年代中期開始,中央和貧困地區政府用行政手段,通過“對口”、“掛鉤”、“結對”等方式把社會組織與特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聯結在一起,通過制定扶貧責任制,定點幫扶,限期脫貧。這些社會組織在政治上成為貧困地區與貧困群體利益的代表,在經濟上為幫扶對象捐款捐物,並且為貧困地區提供了項目合作、勞務輸出、信息傳遞、幹部交流等發展的機會。社會扶貧呈現出範圍逐步擴大、責任逐步明確、目標逐步細化的特征。對口扶貧的主體從部門扶貧發展到東西部協作扶貧,扶貧目標從包縣、包鄉、包村發展到包戶。並且通過政府擔保的世界銀行等扶貧貸款,社會組織發起的“希望工程”、“春蕾計劃”以及社會福利募捐等更為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動員扶貧資源,為社會化扶貧展現出廣闊的前景。
三、全面建立階段(1995年以來)
1994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建立與中國目前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並規定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在大力推進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與完善的同時,有關部門進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試點工作,並逐步在全國農村推廣試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落實得並不十分理想。除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基本開展起來外,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均呈現出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等特點。不發達地區尤其如此。而以商業保險方式運行社會保險,超越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由於國家提供的制度運行成本難以到位,部分地區社會保障工作停留在發文件,甚至連試點工作都難以開展。但政府提出“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要補發展中國家的缺課,還本來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原型。開始恢復和建立由於集體經濟解體和窮國工業發展中來不及建立的農村社會福利制度的空窗期。
1.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變革削弱了集體經濟,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出現“底破線斷”的局面。農村合作醫療經過1992年和1997年兩次推廣,目前覆蓋率已經回升,江蘇、山東等發達地區覆蓋率已達50%-65%以上,湖北、河南等中部地區覆蓋率均在30%以上,西部不發達地區除西藏發展較快外,仍然處於試點階段。各地一般成立縣鄉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管理合作醫療基金。籌資方式以個人投人為主,集體扶持,政府適當引導支持,許多省份建立了初級衛生保健專項資金,按一定人均標準下撥縣鄉作為合作醫療引導資金。村集體從公益金和鄉鎮企業利稅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農村個人籌資額度一般控制在當年農民人均純收人的1%-3%。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1995年10月召開的全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會議,明確了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分類指導,規範管理。力爭在2000年——2005初步開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一般估計中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養老保險制度在2020年前後的人口高峰期才能夠真正順利建立起來。
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國家和社會為保障收入難以維持最基本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各地制定了農村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最低生活救助對象確定為四類:一是家庭成員均無勞動能力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無勞戶;二是家庭主要成員在勞動能力年齡段,但因嚴重殘疾而喪失勞動能力,家庭保障確有困難者;三是家庭成員雖在勞動能力年齡段,但因常年有病基本或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家庭保障確有困難者;四是家庭主要成員因病、因災死亡,其子女均不到勞動能力年齡段,生活特別困難者。
凡符合保障條件的農戶,由本人申請,村民會議討論,村委會上報,鄉鎮政府審查,張榜公布,報請民政部門審批後實施。
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審度所需要的資金,基本由各級財政分級負擔,資金基本來源於中央下撥的救災資金和地方本級財政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
2012年6月16日中國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新醫改惠民13億人。報道說,國務院醫改辦今天發布消息,新醫改經過3年的攻堅,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全民基本醫保受益人群超過13億人,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3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的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基本實現了村村都有衛生室,鄉鄉都有衛生院的預期目標。
三年來,中央投資430億元,支持了2233所縣級醫院、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5萬多所村衛生室的建設。
三年來,全民基本醫保惠及全國95%左右的人口,全國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貼標準從2008年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由2008年的50%提高到現在的70%。
這個消息是中國完善社會主義福利,健全社會主義制度中自身不足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初步實現了低水平高覆蓋率的全民醫保。中國的社會主義福利的道路,還有相當長的路需要走,必如,全民退休、養老、失業、兒童的撫養等社會主義福利…但實現新醫改的成果是完善自我、健全本色制度的重要一步。
1—4:以上的分析已使我們比較清晰的看到中國大陸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最本質的全民性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S型發展道路,由於經濟實力和經驗思路的原因,事實上中國大陸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不太“社會主義”的,尤其是從第二階段到現在,以及占人口80%以上的農村。但,隨著改革開放,大陸發現美國和歐洲,尤其是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比社會主義還要“社會主義”,中國大陸為了建立“和諧社會”和貫徹“科學發展觀”,現在開始了建立全面社會主義保障制度的偉大嘗試。
1—5:由於大陸建國前的經濟底子太薄,以及沒有經驗和思路等原因。大陸的社會保障制度從初創階段開始就已設立了諸多社會屏障,或者是階級屏障。在城鎮,軍人、幹部、工人、教師等不同行業有所不同;國家幹部、國營企業同集體企業、自由職業大為不同;城市居民同農村居民,基於戶籍的這一保護城鎮人口的福利屏障而根本不同。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極其復雜。
大陸的社會保障程度由於是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
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大致如下,全社會包括公民和綠卡永久居民都在統一的社安體系的社會保障制度之下,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孩子出生到老年不同年齡段看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一是從出生到19歲以下:免費的醫院接生。如果全家每月每人平均低於5、6百美元收入情況下,一出生嬰兒就連帶使自己的父母享有每人每月約$300美元的低收入補助和每人每月$150美元的糧食券;連帶使父母都享有免費醫療;另外還有嬰兒期奶粉等實物發放;在小學中學期間享有免費教育和早中餐免費等。
二是在20歲到退休前:法律規定必須在工作期間,由本人和企業共同向政府繳交占收入15.3%的退休和養老醫療統籌金以及職工工傷失業統籌金;在失業期間,有不超過99周的按工資一定比例的失業金發放;在失去失業金後,如果全家每月每人低於5、6百美元收入,還享有每月每人$150糧食券補助;以及低收入醫療保險(每月一人不到20美元的支付);傷殘補助另外。但在正常收入的情況下,醫療保險不會由政府提供,而是個人自行購買私人醫療保險。
三是在65歲退休以後: 如有交社安稅10年而且按標準以上,可根據繳交數量的比例領取退休金。沒有交足者可領取低收入的老年補助。醫療均基本免費。
在合法居民之外的居住者,享有緊急救助的法律權利,還有先住院,或免費或欠債分期歸還醫療費用的權利。
但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建立在超支、浪費和借錢的基礎之上,社會對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一直有快要崩潰的擔心;臺灣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福利體系本篇有專題分析,她的福利程度還要高於美國。也有不堪重負的憂慮。這是中國新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借鑒。
1—6:本書要闡明的論點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異化趨同現象,並不是著重分析社會保障制度制度優劣。所以不會對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做全面的數據化的深入解剖。以上的中國福利歷史概況已經能說明,中國首先有建立社會主義理想社會的理想,但實行社會主義福利制度是至今尚未完成的任務,還遠不如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
在中國努力引進市場經濟制度和下決心完善社會主義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今天,中國已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逐步異化為資本社會主義國家,這個事實並不因為我的這個理論可能不會被接受而有所變化。
中國大陸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後的六十年裏,一頭一尾都呈現出低保障水平,高覆蓋的努力的狀況。其中低覆蓋率時期是在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的合作醫療從1976年的90%降到1986年的5%。以及城鎮大量下崗工人的社會保障水平的降低和農村到城鎮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不足造成的,這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必然現象。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走的是一條一元化低水平高覆蓋率——多元化低覆蓋率——多元化大覆蓋率的S形道路,或者說走的是一條螺旋上升的道路。
(二)資本主義的臺灣的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建立
資本社會主義的大陸和臺灣兩岸一制
2—1:臺灣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在1950 年開始實施勞工保險,1958 年開辦的公教人員保險,但臺灣的早期社會保障制度側重於“軍、公、教”等特定階層,忽略了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老人、兒童以及失業人員。
2—2: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臺灣政府開始實施普遍性福利,開始了向資本社會主義的轉型期。1980 年實施了老人福利法、社會救助法和身心障礙者保護法, 1985年實施了農民保險等,成為臺灣省社會保障發展的重要指標。
2—3:從臺灣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來看,它一開始建立社會福利制度就采用了立法的形式,並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福利制度經過多次改革,幾乎都是通過法制化的形式來確立最終方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修訂了《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社會救助法》,還頒布實施了十余部新的法律法規,逐步建立起覆蓋全民並且比較規範的社會福利制度。臺灣社會保障制度註重家庭的保障功能,法律上確認家庭系統是贍養老人的主要來源。
2—4:臺灣於1995年3月,頒布了《全民健康保險法》,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為全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原本只有勞工保險(勞保)、農民保險(農保)、公務員保險(公保)等醫療保險,而無法照顧到全體國民的社會保障模式終於實現了從選擇式到全民式的轉變,臺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優於包括美國社安制度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她的特點如下:
一、小病補貼大病保障
一旦罹患重癥和癌癥,除了病床費用須自費及少部份由政府補貼外,所有治病醫療費用享受高額補助。
全民健保有一個重要特點:把不給付的風險轉嫁給醫院。商業保險是由個人承擔保險公司不給付的風險,而全民健保則是由醫院承擔。
二、官方機構辦理
全民健康保險唯一辦理及管理機構,是行政院衛生署下轄的中央健康保險局(簡稱中央健保局)。此種“公營單一社會保險制”,不同於美國,類似於加拿大。美國只有對退休老人和特殊人群享有這樣的待遇。
三、被保險人資格(覆蓋全民)
全民健保將在中華民國設有戶籍者,除特殊情形(如服刑中、失蹤達半年以上及因長期出國而申請停保者),均納入強制加保對象,依身份分為六大類:
第一類:有雇主之公民營機構員工。
第二類:無雇主但有加入同業工會之人。
第三類:農漁業從業人員。
第四類:服兵役及替代役人員。
第五類:合於法規規定之低收入戶。
第六類:榮民及其眷屬和不屬第一至第五類之人。
四、保費繳交和全民健康保險卡
各類均有各自的投保單位,納保對象。向投保單位申請加保後,每個月繳交保費。投保單位雇主必須負擔員工部分保費,而雇主本身則繳交全額保費。保費會上繳到健保局,而健保局會透過投保單位發給納保對象一張卡片,此卡片稱為“全民健康保險卡”。
就醫收費辦法: 當被保險人到有全民健保的合約醫療院所就醫時,除掛號費 之外,須依照該醫療院所等級,繳交部分負擔費用。醫療院所則 憑納保者的就醫資料向健保局申請費用。
五、免費健康檢查 健保附有免費健康檢查制度,在 2400 家參與免費健康檢查服 務的診所或醫院,40 歲以上每 3 年一次,65 歲以上每年一次可以 要求免費健康檢查。
臺灣的全民健保在全世界是最佳的社會保障制度之一,但全 民健保一直處於入不敷出之中。
2—5:臺灣從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的全面實施全民健保的進 程,標誌著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開始了向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異化 的進程。與此同時,從 1978 年邁開改革開放步伐的大陸開始了從 社會主義向資本社會主義的異化進程,大陸和臺灣奇妙的幾乎是 同時,打開兩扇不同的門,邁進同一個房間——兩岸一制的資本 社會主義社會。
四、中國大陸的工商政策改革的異化史
~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四
1—1:1949年10月建國前夕,中共決定中國要先經過15年到20年的資本主義過渡期,再進入社會主義。這個過渡期被稱為“新民主主義”時期。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保護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及其私有財產”。 相當於臨時憲法的這一綱領的這一規定是對民族資產階級的一種政策宣誓。
1—2: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私有經濟發展迅速。根據中國的統計,在1949年,中國共有資本主義工業企業12萬3000個,生產總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3%。到了1952年,私有經濟成分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約是80%,處於絕對優勢,為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1—3:從1945年的《新民主主義論》到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再到1953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中共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最後者否定了10年以後再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既定決策,表示“要在10年到15年甚至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的對資本主義工商企業的剝奪的步伐呈現了加速度。
1—4:1950年頒布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私方股東的酬勞不少於60%的盈利余額。
1—5:從1953年開始,政府開始在一些私人企業加入“公共股份”,並且派出幹部以公方代表的身份經營和管理企業。1954年9月頒布《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一個私人企業的利潤分配表,由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職工福利和獎金、私營股東的所謂”四馬分肥”,企業主對自己企業的利潤只能支配四分之一。
1—6: 1955年底毛澤東提出:“中國的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應當爭取提早一些去完成。”
1956年初開始,中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公私合營”運動。私人企業主的利潤分紅被取消,改為根據企業主的股份每年發放相當於股價5%的“定息”。而企業股價的評估則規定要“在工人群眾監督下,由資方自估、自報、同行評議,再由行業合營委員會(由公方、工人、資方三方面代表組成)最後核定”。
1—7:195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草案)》。到了1956年第一季度末,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私營工業已經達到99%,私營商業達到85%。1956年,中國公有制經濟已經占國民收入的93%,大約3萬家工業企業也迅速國有化。給私股股東的定息發到1966年9月文革開始也全面終止。
中國的對資本主義私人工商企業的全面改造,即全面剝奪迅速完成。
1—8:中國大陸“真正的完全的社會主義”時代是從1957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段時期,“企業全國營,農村都公社,到處有食堂,買啥都憑票”。在這段時期,每一個中國的單位都是國營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家雇傭的,都有相應的軍銜、官銜、“教銜”、“工銜”、“藝銜”、“醫銜”等,人們也稱這所有的“銜”為官本位。
1—9:直到改革開放的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1979年3月,國務院第一次提出了恢復和發展個體工商業的問題。到1979年底,中國出現了31萬個體工商戶。雖說此時已承認個體經濟存在的合法性,但對其還是有所限制的。
中共中央1987年5號文件一方面去掉了以前對雇工人數的限制,另一方面明確提出“允許存在,加強管理,興利抑弊,逐步引導”的十六字方針,但黨的綱領性文件和憲法,都還沒有承認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
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是中國私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第一次公開明確地承認私營經濟的合法存在和發展,並提出黨對私營經濟的基本政策是鼓勵、保護、引導、監督和管理。
從十三大閉幕到1989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數就達到9萬,從業人員185萬。
1989年以後,受國家經濟政策緊縮的影響,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定的回落,針對這種情況,1990年又出臺了《國務院關於促進個體和私營經濟進一步健康發展的若幹政策規定》,在這一規定的指導下,個體、私營經濟又重回正確軌道,穩步發展。
1—10: 2004年3月14日,在《共同綱領》頒布55年之後,中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1 —11:2006年11月17日,中華全國工商聯發表2006年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藍皮書,說到2005年年底,中國“規模以上內資民營工業企業”已經達到將近18萬兩千家。民營經濟已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這份報告預測民營經濟到2010年可能會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75%,民營企業的數量可能達到全國企業總數的70%以上。
中國的私人資本在建國以後推倒,二十年後重來。中國的工商政策的異化的歷史是否定之否定,歷史轉一圈。
但這一圈不是原地打轉,而是螺旋上升了一圈。現在的中國是公有、民營、外資、中外合資的立體經濟並存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12:2011年 7月7日,發布了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排名。中國上榜公司再創新記錄,達到69家,新上榜的有16家。上榜的中央企業達到38戶。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分別位列第5、第6和第7位。但私營企業只有2家。新興的中國的資本社會主義的制度還面臨國有企業過多壟斷的問題、土地公有制和使用權的矛盾、市場經濟法制的健全等多方面的挑戰。
五、論美歐向資本社會主義的演變
~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五
一、資本主義國家社會制度的異化
1—1:由人組成的社會,再由社會發展出來的社會體系,
建立這些體系的理論依據——社會科學理論——是超生物性的最高級的思維結晶。
相反論的基本觀點是:越是有重大作用的社會科學理論就可能產生同樣作用的反面效應;社會制度在發展中異化,甚至向社會組織者和其理論宗旨相反的方向發展。
我們應當主動在社會制度必然的異化中增加社會制度的兼容性,認識自身社會制度的弊端並且註重兼收並蓄其它社會制度的長處。
1—2:當今,大多數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變化,都以和平的異化方式替代了過去革命的劇烈變革方式。
原因在於:科技和生產力是決定人類社會制度變革方式的關鍵!
人類社會的冷兵器時代以革命形式產生了封建主義制度;
人類社會的熱兵器時代早期以革命形式產生了資本主義制度,後期又以革命形式產生了社會主義制度;
我稱現代社會為——人類社會的納米兵器時代(包括電子熱兵器、核子、太空、生化、網絡武器等)——劇烈的變革和暴力對決將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都選擇了以改良形式異化產生新的可以不讓資本主義“腐朽”,不讓社會主義“解體”的資本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的美國和社會主義的中國都從不同年代開始進行和平演變式的社會制度異化,美國經過了八十年,中國經過了三十年,都異化為兩國有所不同的資本社會主義制度,兩國趨向一制。
1—3: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和平演變和異化已經走過了整整八十年的歷程——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尤其在1929年美國發生重大經濟危機人民面臨絕望邊緣,統治者擔心發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革命的時候,美國派勞工部長到歐洲,主要是到產生希特勒的德國學習社會主義福利制度。
1935年美國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社安法(Social Security Act),開始實行自己的創新的福利制度。1937年開始設立了社會安全基金,第一個受惠人是火車司機Ernest Ackerman,他參加計劃一天就退休了,共上繳5分錢、領取17美分。
1939年羅斯福總統對美國社安法作了兩項重要補充:社安退休金領取者的配偶(和前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也可以各領取半額保險金;從此,社安退休計劃保險範圍擴大,成為家庭保險計劃。
從1940年開始,社安保險金以每月支票的形式發放,第一張支票發給了住在佛蒙特(Vermont)的原法律秘書富勒女士(Ida May Fuller),面額為$22.54。1950年富勒女士每月收到的支票上漲為$41.30。富勒女士到1975年100歲時去世。她從1937年到1939年每月繳$24.75的社安稅,隨後的35年內所獲社安金是她付出的一千倍。富勒女士的經歷成為美國社安歷史上的經典故事。
1956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了社安法的補充法案,即美國社安保險計劃不僅是保“年老”,也保“病殘 ”。
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是1965年民主黨的約瀚遜總統簽署的 Medicare醫療補助計劃,這一新的計劃使享受社安保險計劃的人同時可以得到醫療補助。至此,美國的社會主義福利制度成為基本涵蓋了退休、傷殘、病殘、醫療、教育、失業和低收入補助等全民性社會保障制度。
美國社會主義福利制度從1935年建立以來,已走過將近76年的路程,社安行政署目前在全美共有65萬員工,負責發放社安卡到計算工作年限和點數,接受各項申請到發放社安保險金。
美國在七十多年的資本主義制度向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的異化過程中實行了以下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規律相悖的具有社會主義特點的政策:
1、實行廣泛的甚至是超“負荷”的社會主義福利。
2、通過終生稅收和終身後的遺產稅來和平的剝奪富人;
3、實行企業的股份制和上市成為公共公司,使資本家的企業公眾化;4、實行社會互助性質的廣泛的社會保險服務。這些保險公司最重要的大型公司不是上市的大眾公司,就是政府扶持或控制的公司;
5、 實行政府主導的扶持個人房貸市場,其實質是實現國家對個人的變相補貼,與政府組屋政策、老年公寓政策、直接對低收入群的房屋補貼政策相配套;
6、政府制定出一整套鼓勵富人為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的政策等等。
上述這些社會主義的政策,相當部分連過去的蘇聯和現在的中國都還遠遠沒有完成。即便是現在的美國,也還在完善和解決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兼容問題,雖然她已是老牌的需要活力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了。
1—4:歐洲是率先由資本主義制度向社會主義制度兼容和異化的地域。當今,正當中國開始重視發展私有經濟的時候,西歐各國目前每年GDP的增長中的百分之五十的動力來自政府的開支。而北歐國家,如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它們實行了累進制的世界最高的所得稅,對全民實行了最好的福利制度,這已是事實上的共產。
我看到北歐一國家的議會大廈大門的上方雕刻了四個臉部表情痛苦的人物頭象,當地人說這是人們為了全社會福利而不堪稅收重負的表情。我們訪問的當時,這個北歐國家的工會正在組織罷工,原因僅是政府想改變一年發十三個月工資的制度和一個月法定假期。社會主義形式的高福利已使北歐的全民產生了惰性。
1—5:再看一下兩種制度下的人們行為的奇妙異化。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家、企業家的案頭上擺的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比社會主義國家高級官員還多。他們非常重視研究運用政府機制來調整控制,運用所得稅、遺產稅來共產私人資本,防止進一步的兩極分化,避免造成新的革命。由於遺產稅和社會福利制度的成功,以至日本前任松下的董事長在病故前,寧願把資產交給社會而不是遺傳給後代。而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們,要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學說、人才和管理模式。
1—6:臨近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西歐和北歐國家率先吸收社會主義基因的歷史,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對人類的重要性。地球上的人類實行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已是一位300多歲的長者,地球上的人類進行社會主義道路實驗已是歷史必然,這個實驗對資本主義國家走向與民主社會主義相結合的道路;對社會主義國家走向與民主資本主義相結合的道路都起到重要作用。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社會主義福利制度,讓資本主義“腐而不朽”,讓“革命”成為歷史。
1—7:但美國和歐洲在向社會主義制度兼容和異化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自由過度而收不攏”的瓶頸————資本主義的自由秉性和社會福利的大鍋飯需要嚴格管理的矛盾。
美國的社會主義福利制度,建立在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之上,建立在龐大的而且浪費的福利體系之中,建立在每屆政府大量的財政赤字之上,建立在借貸世界各國的金元之內。
美國的福利制度為美國現在的三億人口的大家庭創造出了溫馨的家園。耕者有其田、病者有其醫、學者有其教、駕者有其車、居者有其屋…但美國政府在借錢和超支中養懶了美國人,美國銀行借懶了美國人。這就是新加坡李光耀提醒大家要註意的“西方病”。
我們從宏觀上看,美國到底欠了多少債?還是摘錄一段數字說明問題吧:“《中國經濟周刊》最近一篇署名鈕文新的文章《美國在技術層面上已經破產》給美國的債務算了一筆賬。
該文介紹說,美國國會接受的國家名義的債務是11.2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為13.8萬億美元。國際公認的國家安全債務率為60%,而美國事實上已經達到81.6%。當然,在國家債務率上,有些國家比美國更高。這篇文章引用其他人的話介紹說,美國實際上的債務比這要多得多。美國某基金會總裁大衛?沃克爾估計:如果把美國政府對國民的社保欠賬等所有隱形債務加在一起,2007年,美國的實際債務總額高達53萬億美元。什麽概念?2007年,全球的GDP為54.3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一個國家的欠債,已經使得全球的債務率接近100%。平均每個美國人欠債17.5萬美元。如果攤到全世界頭上,平均每人欠債9000美元。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9000美元。
但這還不是美國債務的全部,該文介紹說,如果把諸如“兩房債券”那樣的抵押債券,加上美國各大財團發行的公司、政府、市政債券,美國的總債務約73萬億美元。按照2007年市場公允價格計算,美國全部資產的總市值約76萬億美元。自2007年次貸危機以來,美國的全部資產已經縮水,現在最多還有50萬億美元。換句話說,美國目前欠債76萬億美元,全部資產只有50萬億美元,把美國拍賣光,也是資不抵債。這種情況出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肯定已經破產了。無論這個數據有多大出入,美國的赤字和國債是巨大的,這就是美國在社會制度異化中,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兼容中出現的困惑。當然,一個自己能夠印刷鈔票、別人必須用此鈔票的“公司”,原則上是不怕欠債的。
雖然美國的社會主義福利遇到了嚴重的挑戰,但都不能掩蓋這一資本主義制度的異化是讓其能生存而不腐朽的事實。西方的困境是要維系資本主義制度和保護私有制必付的代價,這是當前美國和資本主義世界需要治療的“西方病”。
1—8:美國的“西方病”並不只體現在經濟上。美國——一個最崇尚人權的國家,一個以自由女神象向全人類呼喚自由的國家,可悲的是,現在它在全世界必須用武器說話,用金錢說話。一個最大的移民國家,一個能容納世界文化的國度,卻不被人們感謝,甚至有人用恐怖行動來攻擊他們。一個以民主和自由為國家立國之本的美國在國際事務中以一個最不民主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所以難怪有人說,美國民主只對內,中國民主只對外。
許多事務需要聯合國的大多數國家的支持,比單邊的行動更能體現地球村的國際政治民主,這更符合美國的民主和人權價值觀的統一。否則,美國整個國家和民族將背負不可避免的世界大多數人民的責難和其中激進者的報復,這個潮流有可能淹沒美國兩百年來在人權和民主價值觀方面對全球的最偉大的貢獻。
1—9:綜上所述,由暴力革命誕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產生的沖擊,美國從上個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向資本社會主義和平過渡;由於資本社會主義的國家的成功產生的沖擊,中國從改革開放年代起開始由社會主義向資本社會主義制度和平演變;今天,連後起之秀的中國都已基本成為一個“資本社會主義”國家。
美國和中國現在是不同的政治體制,相同的基本制度。兩國不同的上層建築和政治體制說明了美國是一個比中國更偏重市場主義的分權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是一個比美國更偏重國家主義的集權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制度和社會基本制度上兩國是趨同的,兩國趨向一制。
人類現在處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相互和平演變、和平結合的資本社會主義新時代。
1—10:美国“世界日报”的編譯中心2012年7月13日发表题为“美正變為社會主義國家?”综合编译。全文如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投資者商報和TIPP公司13日公布的聯合民調顯示,美國40%的民眾認為「美國正在變為社會主義國家」,表明美國人擔憂聯邦政府越來越大,將不利於歐巴馬總統連任競選。 民調中有30%的人強烈認為,美國將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0%是懷有這種感受。認為美國將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和黨人約占50%,獨立選民占30%,但民主黨人只占15%。民調沒有要求被訪者回答社會主義的好壞。認為美國將成社會主義國家的人,高於持相反觀點者
(36%)。約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中立或說不知道。
多數人認為,重新分配財富不應是政府的職責,多數人希望的政府模式,是「提供較少服務的小政府」。民調的結果顯示有利於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羅穆尼。他10日在科羅拉多州說:「政府規模越來越大,徵稅越來越多,這種過時的自由主義已走到了盡頭。」
許多選民其實並不認為歐巴馬是社會主義者,對大政府的擔憂只是他們的諸多憂慮之一,但將對今年的大選產生重要影響。但歐巴馬否認美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他上月在俄亥俄州演講時說:「我不認為政府可以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但我認同林肯總統的觀點:透過政府,我們應進行我們不能做到的事情。」”
问题不在人们依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而产生的感受,问题在于人们已经开始看见了美国的社会主义现象的客观存在。事实上美国社会早已和平异化和汲取了大量社会主义的因子,但是,美国当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她是老牌的、发达的、老朽的由资本主义社会和平演变过来的一个资本社会主义国家。
1—11:本節我著重要強調和論證的是——不管兩種制度的相互異化和兼容是多麽使人不願承認,而又在異化和兼容中產生出需要克服的排異又是多麽痛苦,但這一切都是正在進行式事實。
如果沒有這些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的植入,美國和歐洲可能早已被列寧主義革命淹沒。
一個承認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異化成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的美國,就不會出現把奧巴馬總統看成社會主義者的笑話,就不會對AIG、兩房、通用汽車被國有化而產生的恐懼感。
美國的債務和赤字反映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是“自由過度收不攏”在制度方面和全民心態方面的全息反映。這不僅是一個國家單純的管理問題,美國要有主動異化和引領異化的決心。只有自覺的運用制度異化的理論來審視和改革自己的結構和系統,承認自己制度和理念的缺點,從上層建築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上變革美國,才能讓美國出現一個新一輪的資本社會主義的興旺周期。
二:談談資本主義制度異化之後的話題
最早進入資本社會主義的國家——在全球的社會制度競爭中享盡優勢取勝以後,排異反應在八十年後全面爆發——當今資本社會主義制度面臨著空前自我的挑戰。
2—1:如果發達富裕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危機意識,沒有根本性的政經體制改革,今天的冰島、希臘的危機就是他們的未來的危機模式、今天的歐元區的震蕩就是聯邦制的美國的震蕩模式;如果政黨型集權的社會主義國家不能和平長入資本社會主義,並進行根本性的政經體制的改革,昨天的蘇聯和羅馬尼亞的突變歷史就是他們未來的危機模式;如果家族型的極權的封建、資本和社會主義三位一體的國家不能和平長入資本社會主義,那麽,今天的埃及和利比亞的革命就是他們未來的危機模式。希望我的預警和“歷史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以史為鑒”這兩句格言警醒各國的精英集團。
2—2:2011年,瑪雅魔咒還未應驗,世界秩序已經開始顯現混亂跡象。緊接著美國的次貸危機,世界上又出現了更具威脅的歐債危機。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處在動蕩當中,中國處在潛在動蕩的不安當中。
下面轉載國防大學江淩飛《世界出現大動亂的11個征兆》一文提供的圖表,此表使歐元區各國政府年度開支赤字情況一目了然,紅色虛線為歐盟協議規定的3% GDP極限。請看他們如何“輕易”的大幅度的邁過這一條警戒紅線。
最左邊一欄,體現出歐元區各國2011年政府負債同全年GDP的比例:其中愛爾蘭108%、希臘162%、西班牙69%、法國85%、葡萄牙101%、荷蘭64%、意大利120%、比利時97%、奧地利72%、德國81%、芬蘭49%。而美國已達到100%。所謂福利國家除芬蘭以外都遠遠超過了60%的警戒線。 如果歐美國家的政治家,放過了對自身危機的深刻分析和從根本上治療危機的病根機會,如果中國有隔岸觀火的自我感覺,放過了避免重蹈覆轍的機會,那麽,資本社會主義的制度將壽終正寢。
不僅歐美,所謂的福利國家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稱為資本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同一個困擾,我們對比一下貧富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同的差別,請看亞洲主要國家地區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政府2011年政府負債同全年GDP的比例:日本229%、新加坡93%、加拿大84%、印度68%、馬來西亞55%、巴基斯坦54%、菲律賓47%、泰國43%、臺灣37%、新西蘭35%、韓國28%、印度尼西亞25%、澳大利亞24%、中國17%、香港4%。(大陸和臺灣政府負債的風險問題主要在銀行,因為大陸銀行國有,臺灣銀行私人儲蓄全額擔保)
這些超前消費的國家,就如同一個家庭,一年收入只有一萬元,但這個家庭過去已借錢消費了一萬元,新的收入除了要支付新的消費以外,還必須償付不斷增加的貸款利息,到了償債的時候,更面臨著危機。
一個政府和一個家庭所不同的是:政府可以印制鈔票,而家庭不行。簡言之,可以印制鈔票的各國政府之間必然產生了如何相互計算貨幣價值的又一層矛盾,因為鈔票印多了就不值錢。鈔票多印還是少印,既有國內的矛盾又有國際的矛盾。今後的十年,是全球經濟極其動蕩的十年,能自我修復嗎?會波及政治局勢和引發戰爭嗎?其根本原因和解決之道在哪?
2—3:下面我從最根本的最本質的根源上去剖析這一全球危機的原因。
如果世界的政治精英沒有作根本的結構性的體制改革,最壞的結果是:美元帝國崩潰;歐共體解體歐元崩潰;世界主要流通的貨幣接連崩潰;由於世界的最大的市場崩潰,造成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外資撤資,出口減少三分之二,政經問題無解,中國發生大動蕩;阿拉伯產油國國家產業鏈斷裂,人民無生存條件,持續動亂,全世界難民潮無法遏制,全世界整個政治經濟結構重新整合,整個過程中始終存在著核武器使用的失控和全球性戰爭的爆發的可能性。在地球村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大災難中獨善其身。
我們不能低估歐美自我修復的難度,如果以國債不能超過當年該國GDP的60%,財政赤字不能超過當年該國GDP的3%為安全的標準界限,大家可以在上述圖表看到歐州福利國家的數字各是多少。而且歐元區國家使用同一種貨幣,卻各自苦樂不均,加重了分崩離析的危機。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歐美國家的自我修復能力,真正的危險是當他們獲得了暫時的修復後,政治家們的短期行為本質造成了對資本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結構性改革機會的喪失。因此,下述中我要對當今所有危機做一個綜合的簡要的剖析。
2—4:笨蛋,問題出在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構性上,現在是船頭首先出現了問題。
——以競爭為特點的制度如何兼容以均富為特征的制度。——以自由為特點的制度如何兼容以管理為特點的制度。
大家都認為全世界現在處在地球村的時代,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認識清楚:正是由於是一個“村莊”,其實世界已是處在同一個資本社會主義制度中。只是全世界各國處在這一個制度的不同發展階段。
以美歐福利國家為代表的原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處在資本社會主義的中年階段——或可稱為先進國家集團。
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剛進入資本社會主義制度的新興國家處在資本社會主義的青年階段——或可稱為新興國家集團。
以阿拉伯產油國為代表的不發達國家處在資本社會主義的早期階段——或可稱為後進國家集團。
2—5:當世界從1930年代開始進入資本社會主義社會,在把兩者結合起來的過程中,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矛盾或者叫作排異反應就開始產生,這就是所謂的“西方病”。
那就是——以競爭為特點的制度如何兼容以均富為特征的制度。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制度如何兼容以集中分配為特點社會主義“大鍋飯”。
2—6:今天的中國是正好相反,是以集中分配為特點的社會主義制度如何兼容以自由競爭為特點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且同時要完善還不健全的社會主義制度。
2—7:資本社會主義的“先進國家集團”有兩個魔咒:一是從人民角度講,民主政治賦予人民更多權利的同時,也賦予了人民爭取更多社會福利的權利。人的原罪本性使人們會去追求超現實可能的享受,超GDP的福利。二是從政治家的角度講,為了短期的競選和執政利益,會允諾給人們超現實可能的,超生產能力的福利,縱容了人民的慵懶和貪婪。
當人民性的超前消費和國家性的超前消費同時累積到危險指數時,先是經濟危機後是政治危機就必然降臨,這已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世界性的重大政治問題。
2—8:資本社會主義“新興國家集團”也有兩個魔咒:一是不完善的民主制度使得社會監督成為虛設,國家處在無序兩極分化的和階級撕裂當中;二是不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得人民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社會容易產生準革命性的動亂。
資本社會主義新興國家在兩種制度在一個社會體內痛苦的磨合中,需要一個按照生產力發展漸進的過程,需要勇敢的去完成完善政治制度和福利制度的發展。
新興國家集團”像是一個雜技演員負重在騎獨輪車,既要向前走,又要保持平衡,不向前要摔倒,不平衡也要摔倒。
2—9:先進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集團要從政治體制層面解決政黨和政治家們的短期行為和為短期執政的政治惡鬥現象。從社會制度層面解決養懶人民和兩極繼續分化的雙重困境。資本社會主義國家的先進集團需要一個新時代的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美國的憲法之父)。
2—10:新興的資本社會主義國家集團需要從政治和經濟體制上,汲取先進國家的經驗教訓,要在艱難完成資本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同時,還要建立遠遠不夠格的社會主義福利體制,並避免傳染上已有充分教訓的“西方病”。資本社會主義新興國家集團需要一個新時代的超李光耀的政治領袖。
2—11:只要世界弄清原委,只有世界弄清原委,才有等待時勢造英雄、人民造時勢的希望。
如果世界、中國和美國都能正視如前所述的自己的病癥,對癥下藥,和平長入全球的資本社會主義新時代。相信“資本社會主義”制度會能平復上述的頑癥,會有一個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
六、論中國向資本社會主義的演變
~資本社會主義理論話題之六
一、談談社會主義制度異化前的話題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一定是變化的——變化成為一個新的合理。
1—1:由於資本主義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對中國產生社會主義制度的傳統偏見根深蒂固,我覺得有必要在論述社會主義制度異化之前,先用一節進行說明。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是歐洲一個哲學家的著名觀點,“合理的一定是變化的——變化成為一個新的合理”,這是相反論的觀點。
1—2:在美國,見到關於對中國現狀的分析評論,多見“危機”、“崩潰”、“崩盤”的字眼,似乎存在一種歷史,中國是一群草寇用欺騙和屠殺,把一個最反民主的最腐敗的最專制的政權強加給了中國人民。這種說法無益於幫助正在改革的中國統治者找到方向,也等於侮辱了接受這種統治的中國人。
1—3: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樣一個觀點來說,一個事物,一個制度只要它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中國現行的制度現在存在如此多的問題,但它能存在五十年,它就有它的理由。
1—4:我們回顧一下這一段歷史。在20世紀初,為什麽1911年的辛亥革命會成功,繼而又出現了1927年中共領導的革命。中國人民在革命中犧牲的人數達到幾千萬,這裏包括1946年到1949年的中國稱為解放戰爭的大革命,這三年共犧牲的生命達到一個高峰。為什麽在西方視之為人權之首的人的生命,在當時的中國喪失如此之多,中國仍然出現這麽多次的大革命。政權的更替是通過喪失眾多生命來實現的。
1—5:在英語中革命是revolution,進化是evolution,退化是degeneration,革命revolution有砍頭的意思。而中國現在的許多俗語都與革命有關。如:革命的戰友、革命的夫妻,革命的友誼等,都忘了革命的原意,說明革命在中國已是被廣泛接受的現實。毛澤東的“不愛紅裝愛武裝”曾經成為中國女孩子的座右銘,拿著槍穿著軍裝成為她們的向往。
1—6:中國存在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嗎?是因為列寧主義傳到中國嗎?全世界這麽多理論都傳到中國,為何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被中國接受呢。原因就在於那時的中國太貧困,人命太不值錢,一場瘟疫,一場水災,一個八國聯軍都會讓人們流離失所,被餓死、被凍死、被病死、被累死、被虐待死、被水災淹死、被侵略者打死、幾百上千萬人喪命….如此東亞病夫的中國,接受“革命”的意識形態是必然的。人的本能是愛惜生命的,要拋棄這個本能不是一個用“邪惡”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原因。毛澤東的“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理論的“星火燎原”就是在當時中國的一堆幹柴上被點的火。
中國人接受了馬克思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和暴力革命的思想,接受了毛澤東的“造反有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思想。革命成為人們改變現狀的希望,盡管革命成功後的現狀是和想象的那麽不一樣。
1—7:對於毛澤東的某些否定,應是“否定之否定”。革命發生在積貧積弱的中國是必然,暴力發生在革命之後是悲劇。毛澤東領導了偉大中國近現代革命,革命發生在一個國家,當它成為一段歷史,絕不能用簡單的非民主、邪惡、暴政和流氓來解釋。當革命被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現實,也不能簡單用愚昧和被蒙騙來解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當革命成為一段歷史,她就有他必然產生的根本原因。不要簡單的說馬克思主義是邪惡的,要研究她為什麽能在中國流行至今才重要。
在美國,我們能簡單的說美國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度的國內戰爭——是邪惡的嗎?你認為當時應該用全民公投的方法去廢除奴隸制度嗎?那這是多麽可笑的苛責。
問題在於,當革命已經發生,當革命已經過去,在大革命後的國家,還有那些是大地震的余震(剿匪、三反五反、反右鬥爭、文化大革命等),一直延伸到一黨執政,需要人們去理解去反思。革命中產生的軍事共產主義制度還對中國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也是西方要理解中國的鑰匙。
1—8: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完成了建國的大革命以後所塑造的社會體制,與他們理想中的烏托邦完全不同,中國人已經很清楚,但它仍然存在,這又是為什麽?中國的大革命給中國人帶來的首先是生存,然後是尊嚴,繼而是溫飽和逐步富裕。現在,人們並不會接受新的革命理論。
1—9:但社會發展到今天,制度本身已經異化到必須有新的“存在”出現,如果當今的中國領導人邁不出這關鍵的一步,這種新的存在還是會發生,只是可能推遲、可能更痛苦。馬克思列寧主義碰到貧窮的中國,它在把中國推向進步時,采取了暴力革命的方法。但創造的卻不是一個馬克思所描述的理想國,而是一個新的相對極權的社會主義國家。現在的中國正在主動的異化自己,如果能再邁出關鍵的一步,它的制度有可能優越過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
二、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制度的異化
2—1:在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和平演變和異化也已走過了33年的歷程——以列寧主義暴力革命的理論起家的中國共產黨,在完成了以革命方式建立國家的過程以後,修正了自己的路線,邁上了和平發展和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引進了除了三權分立、一人一票選舉、土地私有化等以外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的和市場經濟的制度。在經濟體制層面,引進了資本主義基因,發育成了一個較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在經濟體制方面留下幾個社會主義尾巴,如土地還是國有的,國家在一些重要領域保持壟斷,中國的資本社會主義還是一個比較國家主義的資本社會主義。現在已取得巨大發展的中國還在同時補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兩方面的課,在改進和完善她們。
2—2:現在的中國是最反對貧富不均、主張“共產”的共產黨掌握政權,然而中國是當今貧富兩極分化進程最快的國家。據一個反對死刑的世界性組織的統計,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執行死刑的比例卻占全世界總數的近四分之三,中國是一個執行紀律如此嚴酷的國家。然而,共產黨掌握政權的初期是夜不蔽戶路無拾遺的太平世界,而現在“維穩”問題成為執政者的最大考驗。以上問題的出現,同兩極分化有著直接關系。
2—3:以其目標冠為黨的名稱的中國共產黨,現在積極的推進私有化,權力資本成為國家的重要特征,私人資本由於稅制不健全而膨脹。反對階級分化主張人民當家作主的黨,成為等級最多的黨。在20世紀前半葉,被砍頭被收監無數的共產黨人用槍桿子去奪取政權。而現在奪取了政權的共產黨在中國關押著世界上最多的政治犯。令人詫異的是,最反對娼妓並在建國後一度消滅性病的中國,現在出現了有人說總產值達萬億元人民幣的性產業鏈,這說明,中國的社會制度異化的多麽典型。
2—4:現在的中國是以“共產”為終極目標的社會,但中國近些年來也是制定最多的保護和吸引私人資本、財產法律的國家,中國更重視個人的發展和私人資本的保護。以上所述,都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在異化,在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雖然這不是主導者自覺的有安排的主動的異化,而是歷史所然,但這種異化畢竟增加了一種社會制度的兼容性。如果,認識了相反論以後,主導者能正確的良性的去計劃社會的異化,中國的社會制度才不會出現斷裂的震蕩。
2—5:從精神層面看美國和中國的趨同。中國的社會主義的文化創造了一個雷鋒,中國圍繞著他宣傳了四十年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資本主義的文化,不用宣傳雷鋒,卻處處有人助人為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都在異化當中,誰對誰錯,誰優誰劣,不是這些社會中的當事人自己能說清楚的。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由理論發展為主義,又由主義發展為宗教。它的神——意識形態、黨和領袖三位一體。是宗教色彩很濃的一種人神合一的教。這三位一體的神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成為神也沒有什麽不好,問題是要成為一個沒有被扭曲的神。
2—6:從國家意識的層面來看。列寧說,帝國主義就是戰爭。而正當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出現戰爭的時候(中蘇、中越、越柬),西歐各國的國界已在悄悄的消失。正當大陸和臺灣還在為統一和獨立相爭的時候,北美自由貿易區、歐共體自由貿易區已成功運行,歐洲的部分發達國家已經統一貨幣,歐洲生根國家之間已淡化了國界。
2—7: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異化可以從以下的例子略見一斑。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知道的,馬克思在臨終前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在臨終前說:走資派還在走,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弄得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曾流過血的人們,面對著自身社會制度的異化,無言以對。
如果片面的說馬克思是理論的創造者,毛澤東是理論的實踐者,他們的話至少說明他們自己已清晰的看到了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在那時就已經開始被異化了。
2—8:中國在社會制度的異化過程中也同樣遇到了瓶頸——“過度集中而展不開。”
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現在正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我的研究社會主義制度的異化的結論是“中國你只差一步”。因為我看到了中國的進步,我希望它能繼續良性的前進。但所差的這一步卻是關鍵的一步,這一步走得好,在過度控制中加入自動調整;在惡性兩極分化中加入全社會的福利、合法聚財和納稅“共產”;在龐大的一體的社會關系網中加入個性、活力和分權分體;在政治的壟斷中加入自由選擇……如果中國的政治領袖能主動引導社會制度的良性異化,那麽,中國的制度將走向承接而不是斷裂,將優於任何現代資本主義國家。
2—9:現在的中國象一架巨型的雙引擎的飛機,代表經濟基礎的引擎已經換成航空汽油;代表上層建築的引擎還是用著混合汽油。中國在共產黨中的有遠見的領導人的領導下,已經走過任何一個國家的共產黨都沒邁過去的坎,現在只差再改進一個引擎,使用新的航空汽油,它就能飛得比任何飛機更好。這一步,遲早要走,不走的結果是不敢想象的。中華民族並不劣等於任何民族。
2—10:中國如果沒有給予人民在一黨執政條件下的與世界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政治民主權利,最後會使整個社會越來越不融洽而逐步“失血”,會使自己的人才流失、自己的資金流失,自己的民心和信仰流失。因為人民缺乏安全自由感、民主尊嚴感和公平合理感,中國有可能會最終流失這個全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改革成果。
2—11: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相互異化的結果,就是相互和平演變成為相同制度的國家——資本社會主義的國家。
中國人在中國有大家庭的感覺,美國人在美國有自由呼吸的感覺。在有“立交橋”的今天,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之路,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之路,是兩條交叉直通的道路。
2—12:本節我著重強調和論證的同樣是——不管兩種制度的相互異化和兼容是多麽使人不願承認,而又在異化和兼容中產生出需要克服的嚴重排異,而這一過程,使它可能走向兼容,可能走向承接,也可能走向斷裂。但這一切都是正在進行式的歷史事實。
雖然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資本社會主義制度面臨著一系列的嚴重的挑戰,但也同樣不能掩蓋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異化是讓其能生存而不解體的唯一出路的事實,這是要維系社會主義已存的制度和保護部分革命成果所必付的代價。如果沒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植入,中國和所余的社會主義國家可能早已解體。
要讓中國這個已經在社會主義制度異化過程中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有十三億人口的巨人能夠健康的走進資本社會主義社會,中國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資金和精神的投入)來治療當前中國的資本社會主義制度在異化和兼容中出現的“中國病”。中國才能有可持續的有後勁的百年興旺期。今後半個世紀,要看哪一種制度的異化更為成功。
代後記:美國首座中美二戰纪念碑立碑啓示録
(中美二戰紀念委員會秘書長、美中戰略百家論壇理事長叢培欣執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美尚未真正友好,日本尚未真正忏悔,两岸尚未真正弥合,亚太尚未真正和平。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的同仁們仍需努力!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七十周年,中美之间有一段永世難忘的鲜血凝成的共同抗戰歷史。
2010年11月22日美國國内首座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民共同作戰为主題的纪念碑在洛杉磯郡蒙特利公園市市政府前绿草茵茵的廣場上落成。奥巴馬總统秘書致電薛平華先生對大會表示祝賀。
各界人士、僑社僑領、退伍老兵、民選官员和社区代表等200余人共同見証了這歷史的一刻。洛杉磯榮光聯誼會和美國退伍軍人代表組成了旗隊向國旗致敬,在全體宣誓並演唱美國國歌及天祐美國之後,由美國退伍軍人團鳴槍21響,默悼在二次大戰中犧牲的軍民,還有花圈敬獻,紀念碑揭幕等儀式,場面莊嚴隆重。典禮主持人是洛縣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鮑布•亞秋利達﹙Bob Archuleta﹚,國會議員趙美心陳述了他們的父親參加二戰的經歷,說明華裔移民對美國的奉獻。
這座纪念碑經歷了约十五年的不懈努力终於玉汝于成。纪念碑的建成主要由四股力量促成,她成全了美國華裔的四個理念,為中美臺海大舞臺的良性互動铺下了无限想象。
立碑的四股力量大致為:1、中國國内戰争前来美的傳统僑社不可不敬的根深蒂固之力;2、國内戰争後到中國改革開放前来美的老僑和僑委會的不可小視之力;3、已介入美国政界的民選官員隊伍不可或缺的裁决之力;4、在改革開放後来美的新僑和中国總領舘的不可忽視的堅强後盾之力。
立碑成全了美國華裔的四個不息的理念:1、面對歷史,我们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2、中美需要不忘深情厚谊的過去,更需面向崭新未来;3、两岸一家親,中華定复興;4、世界大同,天下為公。
本委在2010年1月19日,由加州州务卿蒂波羅.博文(Debra Bowen,Secretay of State of California)發3268581號文,批准創瓣人代表薛平華(Joseph Shiue)2009年12月1日签名申請的非营利免税的慈善文教社團(501(c))中美第二次世界大戰纪念碑委員會(American Chinese World War II Memorial Monument Association)的申報。
2010年5月11日,继而獲得國税局IRS免税批準,可在50110(3)規範下Exempt No.30-0586097接受捐赠,并可给捐贈者開据抵税凭据。
American Chinese World War II Memorial Monument Association,英文简称“ACWWMMA”,中文原称“第二次大戰中美軍民合作反侵略纪念碑建碑委員會”,經2015年1月22日理事會确認從我委新建网站:http://www.acwwmma.org/開始:中文简称為“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 中文全称為“中美第二次世界大戰纪念碑委員會”。
一、為人类的永久和平與中美的永世友好而努力
中美二戰纪念碑的標致為象征友谊的中美握手和象征和平的鸽子。
從今日朔往约20年前,從立碑之日朔往约15年前,有几個华裔老者一直在探索着有一天能為中美共同作戰的先賢烈士立個纪念碑,然而這需美國一級政府的批準。這些元老的代表是以華埠傳统僑社大老、世界龍岗親義公所四级元老、中華會舘老會長、两次在美軍服役的趙尚賢為代表的傳统僑社;以洛杉磯保险同业公會創會會長、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84年理事長、北伐将領后裔薛平華,美國洛杉磯抗戰研究會創會會長張玉池,美國國家成人教育顾问和国家信用标准顾问余顯利以及關甘澍為代表的老僑;以陳李婉若、趙谭美生、劉達强、黄维刚、黄趙企晨、林逹堅等為代表的華裔民選官員和蒙市多任市長議員。
他们终於敏锐的看到了這一天到来的可能性,他们看到至今還是全美華裔比例最高、曾在80年代産生美國第一個華裔市長的蒙特利公園市,2009年在市議會中的五個議員中有四个是華裔議員,而其中三個理念舆元老們基本一致。
經過他們最後冲關的努力,這一天终於到来了。2009年9月16日蒙特利公園市召開討論有關立碑的公聽會。議員Betty Tom Chu(趙譚美生)提出11320號建碑提案,曾参加二戰并在菲律宾駐防被俘惨遭迫害死里逃生的曾任蒙市退伍軍人分會總监、在蒙市居住52年92岁的桑切斯先生(Mr,William R.Sanchez)到會声援,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共同主席張玉池發言申報…蒙特利公園市議會终以5:0全票通過提案。譲我們記住議員們的名字:
最先表态支持并参加華埠金龍酒家募款和直接捐款的民主黨議員David Lau(劉逹强)、Anthony Wong(黄維刚);
時任副市長、建設期任市長并参加上述募款晚會和直接捐款的共和黨議員Betty Tom Chu(趙譚美生);
議員Mithcell INg (市長吳学儒)
議員Frank Venti (參舆直接捐款)
在中美二戰纪念碑的落成過程中,几次出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曾经譲趙尚賢先生連續三個整晚睡不着。
其一,蒙市统領所有部門的日裔女經理屡屡在工程方面提出异议,譲本委創會元老們困惑,但不知她真实目的;
在施工期,蒙市議會3:2通過突然將日裔經理撤换,至今不得说法;
其二,由於臺北方面半官方的僑委會捐款3000美元,但刻碑如何表逹?征询市代理經理後,只能作為民间社團,并且不能出現英文ROC字样;
其三,如果两岸外交官員同時出現在揭幕典禮上,如何安排發言先後順序,青天白日的旗帜如何處理,如果强行要求撤离,引起參會的老兵抗議退場怎么辦?如果可以做到“中華旗隊”不出青天白日旗帜,但個人手中的旗帜却无法干涉。元老們只得在礼貌邀请總領舘後,又通過新僑僑領轉告最好不要出席。令元老們感動的是總領舘采取了弹性大气的配合姿态,這又為元老們後来主動邀请新僑和總領舘到碑舉辦纪念活動埋下良种。
其四,安排反對日本侵略的日裔法官在揭幕議式上發言,虽有利於族群理解,但又担心失控,因此通宵逹旦的要求他電郵發言稿审看……,元老們說,也許正因為這一成功的發言使蒙市没有出現格蘭岱尔市日裔闹事的情况。
2009年6月7日本委在華埠金龍酒家舉瓣募捐晚會蓬荜生辉,就此拉開募捐帷幕。有一企业家一人允诺捐赠6萬的有条件赠款,委員會专題開會研究并婉谢,专門作出不接受任何有条件捐款的决議。人們在短短的几個月中共有十二個社團、五十多個個人參舆捐赠。一位70多岁的貝仁(Blaine Montgomery)老先生為了完成這一歷史的見証,2萬美元以内完成了原需4萬美元的碑體材质和所有工程费用,薛平華先生承擔了绝大部分文秘、宴請、籌款和辦公地點等费用。
趙尚賢夫妇、陳鳳倫夫妇、2015年新科蒙市議員林逹堅先生、中華會舘前會長本委委員伍兢群先生、中華總商會莊佩原先生、Dr.James B.Wong個人捐款,2010年會長本委委員朱碧云女士領衔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捐款均在2千美元以上,蒙特利公園市議會的四位議員趙譚美生、劉逹強、黄維刚、Frank Venti不僅在議會投下歷史性的一票,而且直接參舆捐贈建碑……
二、為讓抗戰的軍旗在碑前飘揚而努力
2014年七七盧溝僑事變纪念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盧溝僑纪念馆专门問及舘内的抗戰將領中有無包括267名國民黨抗戰主戰場的將軍;2013年中國批準組織抗戰中牺牲的二百多名國共將軍的巨型画展赴美巡展。組織者王康到碑拜祭并捐款;2014年四川國民黨抗戰主戰場展览舘開舘;大陆已經允许发行的抗戰影片中八路軍軍帽上有青天白日帽徽。但臺独思潮還未平息,两岸相互承认政治实體路途遥遠,甚至连92共识都不被認可,两面旗帜還没有一起正式飘揚的成熟基础。
本會現任會長原荣光聯谊會會長、黄埔軍校校友會長、抗戰名軍52軍将領後裔陳耀華創辦了威武雄壮训练有素的中華旗隊。從建碑至今不计其数的出旗出隊,體現了中國軍人的威武雄姿。然而,由於两岸的人們的一些理念之别,其個中苦水只得合血自吞。
本碑四年以来已有无数隆重的、悉心的纪念活動在此舉行,两岸三地媒體做了廣泛報噵,但有一次隆重而特别的纪念活動令人深思。
2012年12月14日我委在纪念碑舉辦建碑二周年暨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會。成立於1919年,全美有300多萬會員、1萬6千個分會并力助蒙市建碑的全美退伍軍人協會(American Legion)總會長杰姆斯.考兹(James E. Koutz)专程前来献花悼念。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几個元老基於理念和總領舘在纪念碑落成典禮时的真诚帮助,突發邀請總領舘一起参加之心。
但不知這是一個不易逹成的美好愿望。如前所述,如果两岸外交官員同時出現在揭幕典禮上,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的旗帜如何處理,如果强行要求撤离青天白日旗帜,引起參會的老兵抗議退場怎么辦?如果可以做到“中華旗隊”不出青天白日旗帜,但個人手中的旗帜却无法干涉。
本委时任執行副主席、中華旗隊創始人陳耀華先生出於不能譲場面失控的责任心,决定在正式舉辦之前半小时先行將有青天白日旗帜的纪念活動结束,以安抚老軍人之心。然後再以美國國旗配合當天的旗隊出旗議式。
此一不得已的善意之舉,在會内引起争執,不理解的人認為是另一場未經批準的活動而差一點動用警局,正好我委秘書長已在現場最後争執和解。但此争執還是被敏感的媒體捕捉到并作了一點報噵,幸好没有引發连锁的问題。
可喜的是,總領舘以工作安排婉谢邀请後,第一次正式祝賀中美二戰纪念碑舉辦纪念活動,并見诸媒體報噵。
薛平華主席向考兹總會長赠送了中國軍民援救美國飛行員的珍贵纪念册。叢培欣秘書長的曾在任六年福建省軍區司令從軍七十年的老父親,也是毗邻當年杜立特將軍完成美軍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後降落之地的抗日將領。叢培欣满怀着敬仰和悲愤之心,制作了1942年4月18日援救在中國迫降的杜立特將軍率領的16架B-25轰炸機中64名美國飛行員和中國軍民在日軍報复性扫荡中牺牲25萬軍民的画册。在2015年的新建副碑上,我們將把這一段中美軍民情洒太平洋的重要事件记录於上。
如何譲一個美國華人所建立的和平之碑,成為全體華人的和平之碑,譲每一個存有上述四個理念的美國華裔都能在此不易立起的全美首座中美二戰纪念碑能同美國其他族裔的所有的人一起纪念哀思和放眼未来,這一切都促使本會的領噵层思考。
三、為譲和平崛起的中國的旗帜在碑前飘揚而努力
薛平華主席認為,為了譲两岸華裔共同悼念先賢烈士,應該效法蒙市十一和双十节分别舉辦纪念活動的方式。为此,薛平華、陳耀華、叢培欣舆總領舘領事商定盧溝橋事變和公祭日由两岸僑社分别在纪念碑舉辦各自活動的總體思路。新僑需要習惯面對以青天白日为標志的抗戰軍旗。来自臺灣的華僑也要習惯面對五星红旗。
因為从立碑後的歷史看,只有以美國重要的華裔僑領、中國僑聯頋問、美國華人社團聯合會的荣誉主席團主席、著名抗日將領張治中將軍的女儿張素久大姐為代表的不多的陆僑僑領能参加各次重要纪念活動。但在總領舘認可并形成各自分辦共識後,他們成功的组織了2014年12月6日的中國首次全國公祭日的中美二戰纪念碑的纪念大會,使得中国的旗帜首次飘扬,總領舘的官員第一次莅临纪念碑。
由張素久、陳鈞銘、顾衍時、陳耀華、王竹青、鹿强、張鉄流、朱裕民、蔣鳳茵、劉晓红、王力軍、李红、郭頌、周德昭、吴玉熙、徐和生、王勝生、陳圣海、崔青福等眾多的社團僑領带頭發起了第二輪刻名入碑募捐活動,第二輪的捐款至2015年二月底已基本结束,共有新增社團十一個,個人四十多個,包括新老僑社團和本委新增會員等參舆捐贈。每個社團捐贈2千美元以上、個人5百美元以上。募捐款項将用於刻碑,建立新副碑,常年维护,以及在纪念碑的纪念活動相闗的開支,為了公開透明,我委特誠請募捐社團推荐的顧衍時先生擔任本委財務長和常務理事,吴玉熙先生擔任副財務長和常務理事。
本委委員陸时孫一家三人捐贈1千6百美元,他夫人在临终前嘱咐一定要將名字刻於碑上;福建總商會一個社團就有10位僑領捐贈6千美元;本會會長陳耀华等几位僑領是两輪都捐贈的募捐者;組織抗戰牺牲的二百多位將軍巨幅画象在美巡展的大陆王康先生,专门到纪念碑祭拜并現場捐贈6百美元,我委回贈8百美元助力巡展;亞太和平發展促進委員會主席陳香梅女士、胡偉先生在華盛頓已親筆簽字加入纪念碑二期刻名以纪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抗戰勝利70周年的今天,我們看到日本德國絕然不同的戰後態度,中國王毅外長奉勸日本70年前輸掉了戰爭,70年後不要再輸掉了良知。
美國縱容了同盟國日本的連釣魚島有爭議都拒不承認的僵化立場,使得海内外近15億的華裔不能關註中國的政治改革,西方要做的不是把中國逼回軍事共産主義,而是應向中俄敞開胸懷。不要重回冷戰老路,把蘇東解體、中國改革開放的人类正資產變為负資產。沒有三個島鏈下的中國才會向政治改革深水區邁進,才會完全解決朝核問題。
把三個島鏈的軍費和全世界最龐大的美國軍工複合體(MIC)的費用還給美國人民。對於中國的十大軍工集團何嘗不是如此,美中俄日歐的軍工企業是全球恐怖主義者源源不斷的武器供應者。
兩岸在不容臺獨思潮再起的基礎之上,要尋求長效的解決方案。兩岸的最大公約數是孫中山思想、抗戰,釣魚島和南海,從這出發走向聯盟似乎是唯一出路。家不和外人欺!日本利用中華民族的不團結得利整整1500年,從偌大的中國尚不能維護自己的海權可見兩岸聯盟其必要性。在國際地位和政治實體的相互認知上,於憲法一中框架下,大陸要敢於邁出承認一大一小,臺灣要敢於邁出承認己小彼大,形成新的共識。
當今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早就在典型的異化過程之中。社會主義國家更樂於分散資源和財産,在向市場經濟發展,成爲轉型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更樂於集中資源和財産,並對全民實施廣泛的社會主義福利。
人類現在處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相互和平演變、和平異化的資本社會主義新時代。人類不需要戰爭,人類已沒有資格再打世界大戰。
牢記我委為了永世和平的座右銘:寬恕而不忘懷!Forgive but not Fo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