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集团军的前世今生(李泽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该纵队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区所属胶东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1947年2月,为保卫胶东解放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华东军区将所属胶东军区特务团和滨北、东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组成第6师。4月,第6师改称第5师,又以西海、北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和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组成第6师。8月,再以北海、滨海、东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组成第7师。各师成立后,在胶东军区前方指挥部指挥下,先后参加沙河追击战、胶济路(青岛—济南)东段战斗、太保庄战斗,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8月下旬,以胶东军区前方指挥部及所属部队为基础,在山东省招远县、掖县(今莱州市)组成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共2.3万余人,隶属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后滕海清、李迎希任副司令员),陈华堂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继开、黎有章先后任参谋长。第5、第6、第7师依次改称第37、第38、第39师。9~12月参加胶东保卫战,在招远、海阳、莱阳等地阻击国民党军向胶东腹地进犯。1948年春,第13纵队转入休整,进行新式整军。4月,转战胶济路中段,参加潍县战役,会同兄弟部队于潍县(今潍坊)东、西两线顽强阻击济南、青岛国民党军增援,保证了攻城作战的胜利。5月挥师西进,参加津浦路(天津—浦口)中段战役。7月上旬,会同第7纵队攻克兖州。9月,在济南战役中,担任攻城总预备队,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占商埠,突破外城,强攻内城,连续激战8昼夜,解放济南。战斗中,第37师政治委员徐海珊牺牲。第37师第109团在攻城中勇敢顽强,首先突破西南角城垣,战后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该团“济南第二团”称号。同年冬参加淮海战役,攻克曹八集,并会同兄弟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随后,与江淮军区部队协同作战,解放灵璧,追击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等。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姚运良任副军长,黎有章任参谋长,方中铎任政治部主任。第37师改称为第91师,高锐任师长,张英勃任政治委员;第38师改称第92师,徐体山任师长,张英任政治委员;第39师改称第93师,傅绍甫任师长,余明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2万余人。4~5月参加渡江战役,于江苏省靖江县渡江登陆后,控制江阴城,占领武进(常州),会同兄弟部队攻占宜兴,切断南京、镇江国民党军向东的退路,围歼南逃的国民党军5个军于郎溪、广德地区。在解放上海的作战中,会同兄弟部队攻占浦东,断敌海上退路。7月进军福建,在第10兵团指挥下,先后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金战役,在解放福建全省战斗中,歼国民党军3.7万余人。11月,高锐任参谋长。1950年5月,第31军在第32军第94师的配合下解放东山岛。 1952年5月,归福建军区领导。长期驻防福建厦门。1953年7月,金门国民党军胡琏部1.2万余人偷袭东山岛,我军守岛部队在第31、第28和第41军等部的支援下将敌击退,歼敌3000余人,这是我军取得的打击国民党军窜犯活动中最大的一次胜利。1958年军属炮兵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八•二三炮轰金门”战斗,以后的炮轰金门、马祖的任务也是有该军承担的。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1集团军 1985年陆军第31军改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下辖第91、92、93师和原29军86师(前身为鲁中军区第4师,1947年2月改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22师,1949年2月改为第26军76师。原驻山东,1967年南下江西“支左”。转隶第29军后改称第86师)。四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原炮兵第3师与陆军第87师一部合编)和高炮旅。第261团转隶步兵第92师。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步兵第93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该集团军参加了九江抗洪抢险,其步兵第92师275团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荣誉称号。之后,步兵第92师改为摩步旅,坦克旅改编成水陆两栖装甲旅,高炮旅则改防空旅。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第31集团军的35mm高炮组成了车辆第15方队。近年由于台海形势紧张,第31集团军的动向颇受人关注。1995年以来,解放军在东山岛举行的多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均有该集团军的参与,如1995年11月的“成功5号”,1996年3月的“联合96”及2001年6月的“解放一号”等三军联合作战演习。 所属各部沿革 第91师的前身是1947年2月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4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1947年8月下旬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7师,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该师是胶东出来的第三个5师,有部分老部队做骨干进步很快,形成了顽强的战斗作风,部队装备好,擅长攻坚,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271团的前身是1944年9月成立的胶东军区特务团,1947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6团,4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13团,1947年8月下旬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为第109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271团。该团基础较好,作风勇猛顽强,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是著名的“济南第二团”。 272团的前身是1940年11月底由国民党赣榆保安旅第1团3营及团警卫连改编的山东纵队第2旅独立团, 1942年底改编为滨海军分区独立团,1943年10月,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警备团, 1945年8月编入新组建的山东军区警备第10旅为第19团,后改编为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独立团,1946年7月随所在分区划归胶东军区建制改称胶东军区滨北军分区独立团,1947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7团,4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14团,1947年8月下旬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为第110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272团。该团是滨海军区的老基干团,是31军历史最老的团队,部队基础好,战斗经验丰富,作风勇猛顽强,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 273团的前身是1946年1月由东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2团,同年9月改称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1团,1947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8团,4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15团,1947年8月下旬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为第111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273团。该团是胶东的第七个东海团。 第92师的前身是1947年4月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1947年8月下旬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8师,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该师是胶东出来的第三个6师,作风好装备好,能攻坚,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274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下旬由西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1947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6团,19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8师112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4团。该团是胶东出来的第三个西海团,部队基础好,部分连队是抗战期间老西海团的独立连,作风过硬,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 275团的前身是1946年9月由北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1947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7团,19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8师113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5团。该团是胶东出来的第四个北海团,部队进步较快。 276团的前身是1946年8月起义的国民党交警第15总队第1大队,后改编为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1947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8团,19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8师114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6团。 第93师的前身是1947年8月组建的胶东军区第7师,1947年8月下旬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9师,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 277团的前身是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新的独立第1团,1947年8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7师为第19团,19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9师115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7团。该团是胶东出来的第五个北海团。 278团的前身是1946年8月由滨北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滨北军分区独立第2团,1947年8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7师为第20团,19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9师116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8团。该团是滨海军区的地方武装。 279团的前身是1946年10月由东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1947年8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7师为第21团,19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39师117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279团。该团是胶东的第九个东海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是胶东拉出来的第三支野战纵队,部队诞生在胶东保卫战的硝烟中,经过战莱阳、攻兖州、克济南、破碾庄、略厦门,成长为第三野战军的攻坚新秀,第10兵团的主力军,是福建前线的钢铁雄师。

31集团军的前世今生:

● 1949年2月15日,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在江苏泗阳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辖第91、92、93师和炮兵团、教导团,隶属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

● 1949年11月,军部移江安海,隶属华东军区。

● 1949年12月,成立船管部和3个船管团(1952年6月撤销)。

● 1950年9月,91师移海澄至东山岛一线,92师移惠安崇武至南安大伯岛地段,93师移“三岛”及同安沿海。

● 1950年12月16日,军部移同安县城,93师担负厦门岛守备任务。

● 1951年1月25日,军部移厦门岛,92师主力、91师先后进驻厦门岛。

● 1951年4月,抽调干部战士2427名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第28团,开赴朝鲜战场。

● 1952年7月,31军担任仙游至诏安地段的海岸防御和厦门、东山等岛守备任务。

● 1953年3月,厦门岛以北海岸和“三岛”防务交福建军区直接指挥。

● 1955年2月11日,31军隶属南京军区。

● 1956年7月1日,31军转隶福州军区。

1955年前后31军军部、93师进驻厦门岛。91师驻漳州、92师驻同安

1962年台海备战,31军军部移驻同安坂头(本版主注)

● 1969年11月20日,92师与29军85师互换建制。

● 1975年4月,85师与29军92师再次互换建制。

● 1985年6月5日,31军重新隶属南京军区。

● 1985年9月,31军改编为31集团军。辖步兵第91师、第92师、第93师,步兵第86师调入31集团军,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高炮旅。

● 1996年10月,93师转隶武警部队建制。

● 1998年9月后,92师改编为摩步旅,坦克旅改编为水陆两栖装甲旅,高炮旅改编为防空旅。

● 2017年4月,以31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陆军第73集团军,军部驻地福建省厦门市,隶属东部战区

福州军区

福州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撤销的一个大军区,下辖福建省军区、江西省军区。1985年合并入南京军区。

1956年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命令:为适应平时领导国防建设和战时指挥作战的需要,决定将原属南京军区建制的福建、江西两省军区划出,另行组建福州军区,直属国防部建制、领导;福州军区的领导机构,以原福建军区的领导机构改编组成。1956年7月1日福州军区在福州市正式成立。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刘永生任副司令员,刘培善任副政治委员,黎有章任参谋长,廖海光任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除兼福建省军区外,辖江西军区和军区炮兵、工程兵、公安军及驻两省的陆军军、特种兵等部队,军区机关驻福州市。建制属于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或其他部队的单位和一批医院、仓库、学校等,共计15.1万余人。

随着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动,1956年7月底撤销了建阳、闽侯、永安3个军分区,福州军区直辖5个军分区。8月,组建福州军区炮兵、工程兵、公安军领导机构。9月,成立福州军区工区指挥部。11月,着手组建守备部队。1957年4月10日,福州军区颁发裁减整编计划。这次整编,不含军区所属医院、汽车部队和代管的防空军部队、各类学校及国防军械仓库等单位,全区共裁减4.8万多人。5月1日,福州军区免兼福建省军区,成立福建省军区,以军区公安军机关组成福建省军区机关,公安部队改编为守备部队,福建的5个军分区和守备、边防、内卫部队划归其领导,同时撤销福州军区公安军领导机构。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部队奉命炮击金门,严惩国民党军。自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批航空兵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岸炮兵和地面炮兵部队先后入闽参战。8月10日,成立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12月18日,海军福建基地正式成立。1959年后,又有大批空军歼击航空兵和陆军地面炮兵入闽轮战。1959年10月,组建3个守备师。

1962年6月,东南沿海紧急战备期间,组建了闽北指挥部。

1969年8月,军区工程兵机关缩编为军区司令部工程兵部。12月,组建福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撤销)。1974年2月,组建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后改为南昌陆军学校)。1982年7月,军区炮兵机关与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合并为军区司令部特种兵部。1985年6月,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合并整编大军区的命令,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整编为新的南京军区。8月30日,福州军区机关停止办公。福建、江西两省军区和辖区内的野战军、地方部队及院校等,划归南京军区建制。韩先楚、皮定均、杨成武、江拥辉先后任司令员,刘培善、杨尚奎、周赤萍、李志民、江渭清、廖志高、傅奎清先后任政治委员或兼任政治委员。

江拥辉 司令员 1983.10-1985.6

第十兵团

1949年2月由华野苏北兵团改称,辖3个军。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政治部主任刘培善。

第二十八军 1949年3月上旬由原第十纵队改称,辖3个师。军长朱绍清,政治委员陈美藻,副军长肖锋,参谋长吴肃,政治部主任吴嘉民,政治部副主任张缉光。

第八十二师 由原第二十八师改称。师长钟贤文,政治委员王若杰,副师长毛会义,参谋长李连仲,政治部主任胡辛仁。

第八十三师 由原第二十九师改称。师长朱耀华,政治委员李曼村,副师长陈景三,副政治委员丁士采,参谋长陈景三(兼),政治部主任丁士采(兼)。

第八十四师 1949年1月25日在苏北涟水组建第十纵队第三十师,3月改称第八四师。师长冯鼎三,政治委员王敬群,副师长张冲凌,副政治委员张维滋,政治部主任翁默清。

第二十九军 1949年2月20日由原第十一纵队改称,辖3个师。军长胡炳云,政治委员张藩,副军长段焕竞,参谋长梁灵光,政治部主任惠浴宇。

第八十五师 由原第三十一旅改称。师长朱云谦,政治委员朱云谦(兼),副师长敖德胜,参谋长吴森亚,政治部主任朱群。

第八十六师 由原第三十二旅改称。师长张宜爱,副师长刘毓标,副政治委员徐光友,参谋长沈仲彝,政治部主任黄峰。

第八十七师 由原第三十三旅改称。师长张强生,政治委员许家屯,副师长林乃清,副政治委员王义勋,参谋长叶克守,政治部主任王义勋(兼)。

第三十一军 1949年2月15日由第十三纵队改称,辖3个师。军长周志坚,政治委员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方中铎。

第九十一师 由原第三十七师改称。师长高锐,政治委员张英勃,副师长张宜爱,参谋长于应龙,政治部主任丁钊。

第九十二师 由原第三十八师改称。师长徐体山,政治委员张英,副师长陈梓干。

第九十三师 由原第三十九师改称。师长傅绍甫,政治委员余明,副师长蒋学道,副政治委员谢曙光,参谋长蒋学道(兼),政治部主任谢曙光(兼)。

福州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叶飞(叶启亨、名叶琛,1914年5月7日-1999年4月18日),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叶飞幼年回国求学,求学期间开始参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出生地

菲律宾奎松省

主要成就

指挥了“霍童暴动”

组织指挥福州战役和漳(州)厦(门)战役

指挥炮击金门

担任海军司令员

全国侨联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席

福州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叶飞(叶启亨、名叶琛,1914年5月7日-1999年4月18日),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叶飞幼年回国求学,求学期间开始参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出生地

菲律宾奎松省

主要成就

指挥了“霍童暴动”

组织指挥福州战役和漳(州)厦(门)战役

指挥炮击金门

担任海军司令员

全国侨联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席

第二任司令员:

韩先楚(1913年1月30日 – 1986年10月3日),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第三任司令员:

皮定均(1914.8.30—1976.7.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营长、教导师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纵队旅长、纵队副司令员、野战军副军长、野战军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24军军长、志愿军第9兵团军长、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

第四任司令员:

杨成武(别名:杨能俊,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2004年2月14日逝世。

31军首任军长是周志坚,他有铁将军之称,是华野战史上一位猛将,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粟司令六次调动这位猛将作战,因此留下六调周志坚的美誉,之后在部队改编后,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三十一军军长,并且参加了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厦门等重大战役战斗。因此在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周志坚被调到了许世友司令员手下任职,直到1982年6月离职休养,在2005年6月9日周志坚因病逝世,享年89岁。

江拥辉

3,38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本篇發表於 History, Uncategorized。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