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 数据:英国对华“魅力攻势”的经济账 英国《金融》

2015年10月21日 06:08 AM

数据:英国对华“魅力攻势”的经济账

乍看之下,数字似乎表明,英国对中国发起魅力攻势是多余的:英国早已轻松成为中资在欧洲的首选投资目的地。

Dealogic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英国吸引了367亿美元的投资,比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得到的170亿美元高出一倍多。接下来是法国(155亿美元)和瑞士(140亿美元)。

但是,如果看中国投资在全球的分布,英国政府的意图也许就比较清晰了:如果中方真的打开闸门,其之前的对外投资相比之下可能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只是欧洲的第九大投资者。中国在过去10年里投向欧洲的1550亿美元,尚不及欧洲前三大投资者——英国、法国和美国——任意一个的十分之一。中国对欧投资只达到香港的两倍,后者的投资基本上都来自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的亿万富翁老板李嘉诚(Li Ka-shing)。

使欧洲在吸引中资方面更具潜力的是,欧洲有望继续受益于美国对中国投资的怀疑,以及争取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交易的艰难过程。

今年中国对欧投资达到273亿美元,是中国对美国134亿美元投资的两倍多,这两个目的地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欧洲被视为比较友好,还有便宜资产可买,”香港一位资深并购银行家表示。此人认为,迄今中国对外投资“只是开始”,未来的规模将会大得多。

“企业希望走多元化道路——或者只是把现金转移到境外,”这位银行家补充道。

如果中国对欧投资按照过去10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但直线外推总是这样的),那么到2025年每年将有1570亿美元流向欧洲。在同样基础上,中国对美国投资将从今年的1340亿美元增至2320亿美元。

从最大的交易看,“中国公司”似乎把欧洲看成能源以及能源专业技术的一大来源。本周宣布的中国投资英国欣克利角下一代核电项目符合这一模式。

但是,只要更仔细地审视近几年的交易,就能看出其他趋势。

中国化工(ChemChina)今年早些时候斥资90亿美元收购倍耐力(Pirelli),突显了在其他行业构建技术实力的愿望。在这笔交易中,中国化工的意图是借助一个知名品牌加强自己薄弱的轮胎业务。

其他名列前茅的交易包括:今年航空货运服务集团瑞士空港(Swissport)和飞机出租企业AvolonHoldings分别以28亿美元和26亿美元被出售给海南航空公司(Hainan Airlines)的母公司海航集团(HNA Group)。

这两笔交易都反映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尤其是旅行愿望)不断提升。印证这一趋势的另一笔交易是,复星(Fosun)在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竞购战之后,今年早些时候终于以11亿美元购得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

这些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能意味着,要保持中资的关注,英国政府将不得不加大努力。从最近几年的交易看,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在意大利支出162亿美元,高于其投向英国的141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这5年里,香港对英国投资达到450亿美元,大部分出自李嘉诚之手。他的投资包括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在英国的移动业务,威尔士和西部公用事业公司(Wales & West Utilities),诺森伯兰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以及EDF能源公司(EDF Energy)的配电业务。

1,753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本篇發表於 Uncategorized, 丛论美中战略, 論壇。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